先讲一个关于所长无用的故事: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了呢?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学会讲故事,且有意义给人以启发的故事,是我有小孩以后,一直想要提升的事,作为过来人,实在有太多道理,想要让孩子提前规避的了。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假如我们今天去上班,领导把我们拉去办公室,苦口婆心讲一番道理,你会是什么感受?
我想,第一反应应该是,我有哪里做得不好吗?一旦理解为领导在否定自己,我可能会悄悄产生抵触情绪,他说很多话我都听不进去了,入耳不入心。
但是如果,领导不是一味跟我讲道理,而是一开始是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跟我探讨,然后得出能够从哪些方面改进的结论,那就不一样。
我们跟孩子讲道理,一定是因为在某件事情上,我们认为孩子怎样做或是明白某个道理之后会更好。
所以同理,你把事情抛出来,先听听孩子的看法和意见,一个被认真倾听过的人,是愿意听听看你是如何回应他的。从中你可能会发现,我们想要讲的道理,可能他也意识到了。或者他也有些疑问,需要被解答。这时候我们再趁机讲讲肚子里呼之欲出的道理,效果会更好,所谓润物细无声。
当然,如果能用智慧的故事,去启发孩子思考,让他自己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加深刻。这需要我们处处留心,日积月累,不断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