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观察了五位老师的课,其中三位我仅仅走动着观察了各几分钟,发现学生都在认真参与学习,教师注重狠抓落实。
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在课前没有做好物品的准备,导致在课堂上临时寻找,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的进度。其实,这种不良习惯正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与其他学生成绩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老师需要等待这些慢节奏的同学,会忽视其他学生的更多需要,对每个同学的关注就会难度加大,课堂的整体效益则会大打折扣。
第三位老师是一位年轻老师,我感觉到了她的变化,我看到她走下讲台,穿插在学生中间,边讲解边观察学生,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仍然有一种感觉,她没有真正地实现“以学定教”的原则,看似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学生身上,但是仍然是注重告诉式的教授,没有因顺学生所暴露的问题、展露的观念、显露的情感来组织、再组织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她只是关注了学生表面的状况。比如,她采用了接龙式提问的方式,我在此不评价这种提问方式的优劣,毕竟在一些场合时可以用的,但是我向该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学生接龙式回答问题时,其他没有参与的学生是否会放松下来,因为他们通过判断问题的多少,就很清楚这个问题轮不到自己回答。我建议她,是否采用自愿举手抢答、或抓阄的方式,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他们小组推荐呢。
第四位老师的课件做得很好,内容很详尽,但这导致了“课件满堂灌”的弊端,老师根据一张张课件讲解,学生看着这一张张课件听讲,我感觉这是一节只注重学生是否倾听的课堂,其他学习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缺乏,关于学生的思维产出、观念诞生等深度学习的要素没有出现。接下来让学生做习题,也是引导着学生,但更多的是老师的语言观点。我有一种感觉,这是在“喂”学生学习。怎么不让鸟儿飞向蓝天?不让鱼儿游进大海?有时我们的教学还真的需要向大自然中的非人类学习。
较为完整地观察了第五位老师的课,这是一位比较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很显然比其他年轻老师更注重落实学习任务,更会关注每一名学生。但是我对这位老师的一种关注方式有些自己的观点。
有一名男生,坐在最后边东南角,一直坐姿不端正,我也对这名学生很熟悉,很显然他是大家心目中的调皮孩子。我就坐在他旁边,课堂前四分之的一时间还极力保持坐着,时常参与学习活动,这期间老师提醒他两次,坐好,认真听。但是慢慢的,这位学生开始往桌子上趴,越来越不参与学习活动了。我认为,教师只是关注他的不良习惯,对他的要求也很低,坐好,认真听而已。但是,对他是否在参与学习,对他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不再关注。一节课里,老师没有给他一次展示学习的机会,没有一次评价他学习效果的机会,更没有一次走向这名学生,近距离与他对话,暗示他参与学习中,引导他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我发现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课堂行为,只是用控制性、命令性语言去提醒要求学生,而不是用真实的情感,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与之交流对话,关注这样的学生偶尔呈现的进步,捕捉他一闪即逝的积极行为。如果这样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习惯不好、不爱学习的标签被一遍遍地强化,直到这名学生的认同成为约定俗成。老师则会习以为常,固执地认为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差生。这是多么可怕的推测啊,希望这样的推测能够引发每位老师的思考,变得耐心起来,在课堂上尽力用合适的方式去关注这样的学生。
其实,差生就是在一次次表现自己时,这种表现有可能是积极地参与学习,也有可能是故意捣乱引起他人注意,但是一次次没有赢得老师的关注,一次次的慢待让他们不再有勇气和信心表现了,渐渐地就造成了差生。
晚上浏览博客,无意间发现了台北教育大学林士真女士的一篇文章,文章是林女士写给我一个朋友的,题目是《请看到我》,让我感动良久,说实话,我已经好久没有这么被感动了,也正好应对白天我的一些观察与思考,能够启发大家今后会有所转变。现向大家呈现文中的两段文字:
一个星期日的午后,我漫步在北投街道上,这里是城市的边缘,缺乏关爱的街景有些凌乱,走过一处野草丛生的空地,凝神一看,野草中正开着像雪花般的白色花朵,真美!拿出相机拍下它们。路过的人有些讶异我的举动:有什么好拍的呢?太平凡了!的确,平凡的事物容易令人忽略,就像路边的小花小草,少有人为之驻足。但当我们用心凝神观看万物,就能看到他们原本的面貌,以及存在其本身的美好。
我们还记得小时候刚上学的心情吗?在有些害怕老师的权威下,内心深处躲藏着这样的渴望:“老师,看到我!”“喜欢我!”“认同我!”这样的心灵电波一直一直在发送着,直到现在,也会延续到未来。每个人都同样强烈,差别在于个人有没有自我察觉,在于有人被接纳,有人被忽略,然后生命故事的发展就不一样了。许多老师看待学生,只是看到表面,甚至以“标签”方式看学生,很少让每一个独特的灵魂进入他们的心,而缺乏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也只是形式。教育要能不一样,需要可以真正看到学生们的老师们。
林女士文章最后一段这样说:现在各国都在做教育改革,但改革只是改变做法,不能因应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的是教育革命,也就是要脱离机械地训练学生的工业模式,转变为农业有机模式,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潜能,唯有因材施教,才是我们的未来。
又想起几年前写过的一段文字:在一次听课时,曾经发现有一个孩子在一堂课上连续举了八次手,最后两次甚至都站起来了,但遗憾的是,上课的教师并没有发现这个孩子。我注意到,这个孩子失望地不再举手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孩子的精彩展示。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下一节课还会不会再举手,他今后的人生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是不是还有勇气和力量举起自己的手啊。一个能带给每个孩子温暖和尊重的教师,是孩子生命中的天使!
“请看到我”,这是教育最重要的智慧和策略啊!希望我们都要铭记自己的使命,把心紧紧贴在孩子们的心上,把全部心思用于去解读每一个孩子的故事,谨慎地呵护每一颗小小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