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悦读|当我既是妈妈又是老师——《教育的情调》告诉我们的真相

悦读|当我既是妈妈又是老师——《教育的情调》告诉我们的真相

作者: 小5老师随行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9-05 22:53 被阅读0次

初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在一场讲座中一位教授的推荐,而买下它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封面非常好看。

蔚蓝色的宇宙里,孩子惬意的仰望星空,他并不渺小,他是他世界里的小主人。

初读《教育的情调》,很像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是通过一个个人的不同行为,折射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然后找到策略,去优化行为,使其正向发展。心理学的有趣之处正在于,如果你能多读懂一些,你就有可能在某个至暗时刻治愈自己和他人。

而这本书里的“教育现象学”也是同样的有意思,通过观察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尝试着去用教育学的眼光去分析现象里的不同可能性,然后优化我们作为成人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子女和学生受益。

目前,我读到第五章,书中“教育现象”与教育理论并存并重,很多句子值得我们记录、研究和反思。

第一章 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1.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
2.一位机智的教育管理人员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
3.智慧的教育者形成了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他们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

不知道读到这里,很多父母会不会恍然大悟,原来我很多时候都在“一厢情愿”地爱着孩子。

我觉得你冷了,可你偏偏不穿衣裳,我觉得你饿了,你却对我做的一桌子菜了无兴趣,为了你好,你不能看电视,打游戏,甚至你和谁一起玩耍,都必须经过我的同意。

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我们心中最好的孩子,这是父母的本能,没有谁有权利去指责这种本能,但我们在说出某些话,做出某些事之前,有没有关心到孩子的体验是什么呢?

作者在书中写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母亲结束一天的家务后,开始了每天最希望早点结束的日常工作,催促着孩子去练小提琴。尽管她已经非常注意自己表达的方式,可孩子还是迟迟不愿动身,最后母子俩不欢而散,母亲很失望,“当初是你自己要学的小提琴,现在却又半途而废。”孩子看着失望的母亲,委屈巴巴,却沉默的不愿再碰小提琴。

其实,母亲有没有想过,孩子在每天的催促中,早已没有了关于小提琴的任何美好体验了,他的眼里,只有每天板着面孔催促的母亲,和她那总是失望的眼神。

第二章 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1.孩子们在他的生活探索中,向我们展示出生活里那些丰沛的希望和多姿多彩的可能性,以及生活必将更加美好的愿景。我又一次抓住了我自己生活的希望。
2.孩子不是为我们而活着的,我们却为他们而活着。
3.我们不能仅仅期待孩子们去发现生活,我们也要允许他们去行动、去实践、去创造生活。

我曾经看过一个孩子写老师的作文,他说,“人们都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和无私的蜡烛,可我却觉得,我的老师更像一个导游,她为我们打开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以外的世界”。作为老师,我们实在不应该把孩子圈在学习的世界里,只会无私的为他们奉献,而是为他们展示生命中不同的可能性,不以任何一种标准去评价他们为自己挑选的可能性。

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他们的人生绝对不是我们人生的延续。许多父母都在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而不停地追求“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

未来,你的孩子也许会成长为一个物质生活条件不错的人,可有一天你终会发现,他不过是在更好的物质条件里,复制着你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你希望中的你自己。

第三章  孩子好奇的体验

1.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好多的问题。我真正感到好奇,是在所问的问题以某种方式返回我这里,或是当问题被沉寂,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着的时候。
2.问问题的孩子期待得到更多——期待成年人谈谈这个世界。
3.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成年人应当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而不是很快给他们一个简单的答案。

我是一个好奇心不强的人,这导致别人会觉得我有些冷漠。我想我也因此失去了很多“随时随地打开新世界”的机会。以此为鉴,我非常渴望保护女儿的好奇心,她要摘花,便随她去,她要捉虫,我给她准备工具,她想要摸摸路边的小猫,我干脆带她去动物园。

好奇心没有年龄之分,在保证安全,不危害他人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好奇心。

第四章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

1.我们如何看一个孩子和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和这个孩子的关系。
2.关于儿童“科学”的理论化的语言很容易使我们忽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转而注意他们共同的特征,进而对他们进行分组、分类、筛选、衡量和管理,并以原先设想好的方法去回应他们。
3.用技术的、诊断性的或工具性的语言来把孩子们分类,实际上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精神上的放弃。

第五章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1.每次相遇的时候,与世界的其他关联都被轻轻切断,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恳的接触。当我们以双手或笑脸回应对方的时候,我们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段时空。
2.常常被老师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到”的孩子是幸运的。
3.一位真正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

读到这里,其实我很庆幸,因为我既是母亲,也是老师。用教育学的眼光去看每个看孩子,这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怎么用教育学的眼光,让孩子知道他被看见了。

小七才开始学吃饭时,总会把饭菜扔在地上,有时候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精致又营养的食物,被她玩似的捏得粉碎。

我相信这是所有妈妈都遇到过的难题,我们更愿意认为,这是孩子还小,在调皮,也许他还不会自己吃饭,我喂他好了。

可事实是,孩子喜欢扔东西并不是只在餐桌上发生,有可能会在所有有高度的地方发生,因为八个月左右的孩子,正在试图建立方向感和空间感,当他们坐在高处时,总喜欢用扔东西的方式,去探索人与物、物与空间的关系。

孩子喜欢捏食物,是因为每一种食物在他们眼中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触感不同。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小手去感知,而小宝宝们在控制自己的力量时,远不如成人精准,所以才会将食物捏碎。

每个人第一次当妈妈时都对某些状况束手无策,但我相信每个妈妈都愿意为孩子去学习。

喜欢扔东西,那我们就陪宝宝坐在床上扔玩具,喜欢捏东西,我们就多让宝宝去摸一摸不同材质的东西,其实很多书店里卖的触摸书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孩子并不是在故意和我们作对,而是在努力的想亲近大人的世界,我们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能被我们看见的机会,更要在他们探索世界的时候,时时刻刻让他们知道:

孩子,你真的很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当我既是妈妈又是老师——《教育的情调》告诉我们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vs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