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是军政干部资源的重要培养和输出地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一著名论断,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其中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军政干部培养使用上,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南宫无疑践行了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总目标,成为军政干部资源的重要培养和输出地。
1938年2月,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进入南宫后,随着工作的开展,冀南抗日局面逐步打开,根据地不断扩大,党的基层领导力量缺乏便成为制约根据地发展的主要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培养更多的基层领导干部,冀鲁豫边区省委和129师在南宫联合创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冀南行政公署抗日干部学校、冀南财经干部学校等各种形式的学校,培育了大批军政领导和业务人才,使南宫成为了冀南抗日军政干部成长的摇篮,这些干部在后来开辟和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大都成为党政军民各条战线上的骨干领导力量。进入解放战争后,1947年9月1日,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消灭敌人”的指示,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南宫县委积极动员和发动,从1947年6月到1949年2月,组织三批340多名干部随军南下,奔赴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建立革命政权,其中数十名干部在中途战斗中英勇牺牲或被冲散失踪,为解放新区的建立贡献了南宫力量。
杜文进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