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是一种奇怪的存在,明明很多人都不喜欢,却经常用谎言维护自己的“正确”,即使毫无作用,却也心安理得。对外声称厌恶谎言,但却能说出一番自己都相信的谎言,同时还能引以为豪。我更愿相信说谎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包括保护自己的名利,保护自己的财产,或者是所谓的尊严、面子或者是避免受到惩罚。说谎只是一种手段,却并不是所有人都使用,或者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承认使用。
第一次说谎可能谁都不记得了,因为这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已经接近本能,很多人都不会发觉自己是什么时候使用的。小时候,当你失手打坏家里玻璃瓶,父母回来询问后,为了不被责骂,或许你会说不知道,但此时的不知道已经是谎言了。很多情况下,不知道也是一种谎言。如果当时的你敢说是别人打坏的玻璃瓶,那你的说谎能力和勇气又比别人高了一筹。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拿谎言去伤害别人。
在还很小的时候,大人的教育是,小孩子不准说谎,小孩不能骗大人,不然长大了会不长头发。大人们在用一个谎言去禁止我们说谎,用那具有震慑效果的谎言去杜绝另一个谎言的诞生。当时不懂事的我们真就这么相信了。当时不知道谁家的妈妈也这么说了,还顺手举了一个例子,指着远处不幸路过并且秃顶的老大爷说“看到没有,小时候对大人说谎,长大了会没有头发”。用谎言塑造真理总得需要举例!但更不幸的是,意外总让谎言面临尴尬。当时的我们不知道哪来的质疑真理,或者说是质疑谎言的勇气,竟然愣头愣脑地在几天之后,与老大爷在偶遇的路上问了一句:“老大爷,你小时候是不是经常骗大人现在才没有头发?”老大爷并没有语重心长的向我们解释,而是用了专门教育不听话小孩的招式:一是凶神恶煞的表情,二是震耳欲聋的骂声,三是蓄而不发的打人假动作,三个大招同时施展,威力惊人!我们只有三十六计,跑为上计。只不过不懂事的我们倒没有认为老大爷是因为被冤枉而生气,而是单纯地认为老大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这个秘密。看来谎言也是可以被误解的,又或许是那时我们真的不懂事。
小时候又一个让我们深信不疑的谎言还颇具哲学内涵。当时还没读书,几岁大的小孩,很多当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但这个谎言却还是印象深刻。当时不知天多高,地多厚,大人把后羿射日的故事说成是农民伯伯用扁担捅下来的,我们对此都深信不疑。或许我是那时候开始知道农民阶级力量大的,而不是通过后来的洗脑式抗战片。反正也无所谓,都是谎言。但我所说的印象深刻却不是这个,而是当时什么都不知道的我们,各回各家,合找各妈,问了一个哲学问题:妈妈,我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我妈和小伙伴们的妈妈是如何统一意见的,都一致说:“”你是从海上在飘过来的,我们是在海边捞到你们的?”当时还远没有漂流瓶这个概念,不然可能我们还会认为我们是乘着漂流瓶过来的,也不知道妈妈们是怎么捞的。各种关于海的问题层出不穷,已经忘记妈妈们是怎样为我们答疑解惑了。自此以后,我深信大海就是我的故乡,那是我第一次对大海产生遐想,多年来对大海的感情就是这么培养的。最纯真的遐想即使建立在如海市蜃楼般的谎言也别有一番感受,这又是另一种含义的谎言。
渐渐的接触中国的初级教育,在小学阶段让我困惑最大的就是作文。按照当时的价值观,换算成当时的成绩,小学混得还算不错。作文让我的最大困惑是能不能说谎这个问题。摒着说谎骗大人会秃顶为基本原则,小时候的作文愣是不敢写假话,不管写得如何,我都不能骗老师,主要也怕被老师知道后不好交待。这“诚实的品质”有一些成分是在谎言的威慑基础上成就的。也不知道很多人那些自吹自擂的好品质,去伪存真后是由多少谎言支撑的,或者本身就是一个谎言,这句话过于真理,并非谎言,就不举例了。
自从有作文能不能写假话这个疑惑之后我就一直不是很喜欢写作文,好在童年还算精彩,真事写不完,谎言得排队。后来才发现,很多人的谎言早已经插队了。我也曾试着问过老师能不能写假话,或许问题问得过于生硬直白,以致被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一番。再往后我发现写日记是个好差事,至少日记可以随便写真实的事,也不用文笔优美,情节生动。“今天天气晴朗,又跟小伙伴们一起游泳,游了一整天,好开心啊”。像这样字数不限,文体不限,没人检查的日记开始博得我的好感。但坚持写日记不是我的风格,当时觉得整天没什么好记的,无非就是天气如何,日期多少,今天玩得好不好。有时一周心情都跟天气一样,没什么变化。当时没到回忆的岁月,无话可说,现在开始回忆,有话不说。对日记的好感在我到初一时彻底没有了,因为当时有了对隐私这个新词汇的理解,最败坏日记形象的是老师竟然布置日记作为作业,每周还要检查。当兴趣变成作业,顿时变为无趣。或许中国的教育家可以把“玩”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每天必须如何如何“玩”,还要“玩”几遍,按时按量“玩”,回家还有家庭“玩”的作业,如果这样,或许中国学生就不再贪玩了。
时间倒回小学,当作文能否说假话这一疑惑无法解决时,我的作文都是憋到星期天晚上才写的(星期一一般都要交作文)。凭借着一定的基础,老师还常常在上课念我的作文,其中的故事情节班上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有参与。读一次作文下来,大家都要偷偷笑几次,那时我就发现一个问题:说实话也好笑?而其他一些同学的作文,我很是向往,未出小学,经历万千山水。只有一个疑问:他什么时候干的这种好事我却不知道?到后来,有一次实在是不瞎写情节跟不上的地步了,我只能写了一些美文中存在的事例。写完之后独自浏览,不由感叹,佳作啊!但又于心不忍,在作文的题目上方写了几个大字提醒老师,“吹牛的”!这个情况就像电视剧一般,明明开始说本故事由真实故事改编,等主题曲唱完后冒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写完我也没勇气看第二遍了,把作业本合上,心情激动地交了上去,也不知道老师看完是什么感受。原本我也想像电视剧那般写的,但那时我的文化水平还不是很明白“虚构”的含义,如果我知道,我肯定不写“吹牛的”!可能就会诗意地写上,“本作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都是真的”。当我知道“虚构”的含义时,不少人已经在“虚构界”混得风生水起,文学界更加,已经成为一种所谓的“手法”。
后来又学了寓言故事,里面的情节真的可以说是肆意妄为,阿猫阿狗都可以说话。心情激动的我再次拿着老问题问老师:老师,寓言故事可以不写真实的事吗?老师含笑说当然可以的时候,我感觉从此我的作文不再难写!真怀念写寓言故事的时候,尽情发挥想象力,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却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写的人没有心里负担,看的人不会想入非非,最重要的是,字数问题不再是问题。小考的作文基本上是我的最后一篇记叙文作文,我在真实情节的基础上虚构了一下,关于妈妈送伞的故事。那时“妈妈送伞”刚刚流行,我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商机,到最后关头终于要用了,只是这次没有给老师几个大字提醒。我对“妈妈送伞”的行为一直想不明白,谁家的妈妈那么傻,给孩子送伞的时候自己却没多带一把伞,冒雨而归,甚是感动。还有,难道不能等放学再接孩子回家,一定要送完伞又转道回去?,后面我是想通了,“吹牛的”!最后考试的结果很是不错,我却决定告别写有“疑惑”的记叙文作文格式,迎接象征初中以上水平的议论文,后面才发现,这其实也不过是另一个更大的谎言,不举例!
生活的很多谎言也让人匪夷所思,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那里的一个传说。在家乡小河较多,游泳就成为了一种童年乐趣。男生普遍在二年级左右或更早就开始学会了,当时对于学游泳的初学者来说有一个快捷方法,一个“代代相传”的秘方,一般是年长的青年大哥告诉我们的,其秘诀是:去捉一只蜻蜓,在肚脐眼上咬一口,你就会了。至于为什么是蜻蜓就不得而知了,也想不通。我也不知道这个方法是谁先传的,只知道它流传得很广,传了很久,各地众小孩皆知。有没有用就不好说了,反正他们是都会了。颇有葵花宝典的意味,欲能游好,必先被咬!后来才总结出心理作用很重要。每当轻轻走过小河边,看到新一代的小朋友在练习游泳,有时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谎言是否继续?O(∩_∩)O
谎言流行,真话反而不太受理睬,诸如香烟上的“吸烟有害健康”。醒目大字已经被当成正宗香烟的标志,哪天烟盒上没有了那几个大字,很多人反而不敢吸烟了,毕竟未知的才更加恐怖。用谎言启迪教育,不需要太在意谎言本身,用谎言当笑话,可以开心一笑。我们生活在用谎言教育谎言的时代,只是看谁的体系更好,骗得更久而已。当谎言只是玩笑,生活依旧精彩。只是,谎言终究是谎言,都会有不能存在的理由,也决定了谎言不可能有太长的生命力。生活需要的还是真实,真实不需要谎言说明,不举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谎言也是可以指引人们去实践的。只希望大家即使在谎言的指引下,也能找到自认为能够心安理得的真理,我只是提出质疑。世上本没有谎言,说的人多了就有了,我不说谎,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