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如果你没有出去凑热闹,那么在嘉里顿大学里最好的消遣可能是九集的短剧《小戏骨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此剧虽只是节选了一些红楼的片段,但从以刘姥姥为主线的视角大致地描绘了红楼故事的轮廓,其中也有一些关键的经典场景,而且选角到配饰和场景也算得上精良。今年正值87版《红楼梦》30周年,这部短剧的片头就写明了向87版致敬,这部剧确实当得起致敬二字。
我想我们80后这一代知道并产生去了解红楼梦的意向可能多数是因为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这部经典剧至今是难以逾越。当年这部剧拍摄的故事大家也有所耳闻,经费物资匮乏短缺,但感觉整个剧组的人员几乎都是以艺术家的角度去完成这部剧的。精湛的表演,精良的制作,连剧中丫头小厮的配饰都不曾重复,可谓是极其少见的良心剧。
87版服装设计人物稿红楼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本身就堪称艺术的一种巅峰,曹公草蛇灰线的千里伏笔,书中的细致描绘和经典诗词,无可取代。也因曹公未修改完即逝去,且各种手抄本散落,我们至今已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红楼,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疑团,也有无数的学者爱好者为了去破解这些疑团进行各种研究,衍生出了各个学派。有时觉得这就像是一种固定答案的推理通关游戏,千变万化考验智商,因此引人入胜。
而87版的红楼对于结局走向以及各种细节也都请教了当时的红楼大家,力求最佳呈现曹公笔下的红楼人物,这样的一部走心的电视剧给我们这些观众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本次的小戏骨系列,里面那些10来岁的小演员们的表演的确颇具87版的神韵,而且其实说起来,这一版本的小演员们的年龄确实更符合书中主角们的年龄。
宝黛确实是十几岁的少年小演员们衣着也是依照着87版的风格,主角的颜值都很高哟。林妹妹和当年的陈晓旭很神似,一弯柳叶蹙眉,一双含波美目,真真像极了书里面走出来的颦儿了。
黛玉 宝钗 袭人而小戏骨之所以被称为小戏骨,就是因为年龄小但演技却很精湛。黛玉初入贾府,祖孙相逢的哭戏代入感极强。
最难堪破是红楼 最难堪破是红楼元春省亲,元春与祖母和母亲的一场哭戏,把在家族荣耀面前骨肉相守的无法圆满,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难堪破是红楼 最难堪破是红楼还有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求救济时,凤姐的精刮式应对敷衍,凤姐的人物特质也体现得很完全。
最难堪破是红楼姥姥二进园子,此时贾府以是鼎盛,农村妇人没见过市面的样子,即惟妙惟肖又逗乐了观众。
最难堪破是红楼红楼相关的电视剧有87版珠玉在前,后期的各种版本终是难以逾越。当年李少红版的新《红楼梦》排场也算浩大,虽然各方面都十分精致,但终究逊了一筹。说实话觉得主角黛玉气质不太符合啊,而且整个画面和配乐给人一种压抑诡异的感觉,这种风格配聊斋倒是比较合适的。也许导演是想体现荣华不过梦一场的主题,但这种把悲的基调凸浮于整个剧的处理方式,连贾府兴盛时期各位主角快乐都显得不那么真实了,是难以同后面的悲有所对照的。
小戏骨这部的翻拍其实是挺聪明的,87版即是众人认可的经典艺术,那便不去寻什么古怪出路,力求的是选角的相符和演技的到位,说实话,这个小黛玉更符合我心中黛玉的形象,一眼即已惊艳。
世上谜团千万,最难堪破的大抵也有一桩红楼。红迷亦有千万,抽丝剥茧的也只能有合理的推断,结果到底是如何的,还得问曹公了。不过把这样的一桩故事普及给普罗大众,并引起一些强烈的反响,这种工作确实需要用电视剧的传播方式。那么一部剧如果称不上好,至少也不可辱没了这样的艺术作品,相信对红迷们来说小戏骨版的品相可以撑得起一个好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