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初接触到Jason Travis的“Persona”系列摄影作品的类似活动,是2014年下半年,在简书。
那时,简书初创,作为一个相对“干净清爽”的纯文字社区,是众多写作者的群聚之处。当时,简书官方发起过一则活动——「你的包里有什么」,而我作为彼时在简书尚算活跃的用户,被简书的运营人员@,点名晒一下自己包里的日常。
写下那篇简短的记录文字,是在2014年11月27日,如今翻来,才发觉时间已然过去了很久。
那时,我刚结束一段失败的恋情,从南京到了上海,背包从起初淘宝上购买的,厚重结实的假瑞士军刀背包,换成了在迪卡侬买的一个普通帆布双肩包。不是什么大厂大牌,也没什么历史故事。但它切实陪我走过了几年。
14年的时候,毕业工作两年,因为自身没什么特别的才能,自然也没有像样的收入。那时背包里的物件很简单,一部手机华为W2移动3G专用版手机,一部Kindle paperwhite 2,一本便签本,一本沈嘉柯写的《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一把自动铅笔,一把天堂伞。
包里的物件很简单,却是那段时间里很久的日常。
后来,「你的包里有什么」这样类似的活动,逐渐在网络上演变成了「EDC」,意为Every Day Carry(每日携带)。EDC的活动,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各路人马争相晒出自己的物件,即便很多事物,在我们看来根本不适合日常携带,但器材党,还有热爱收集一些物件的人,依然乐此不疲。那种感觉,大抵有些像是向小伙伴“炫耀”自己的玩具一般。果然,人不管长到多大,在某些时刻,依然会像孩子一样。
EDC就像是微博上的很多热点一样,火热过一阵子,之后很快就被新的娱乐八卦新闻所淹没。
Jason Travis的“Persona”系列摄影作品,是想展现镜头里的人物关系,因为他觉得随身携带的包中之物,是个人的最真实表达。
而我们曾发起过,并短暂辉煌过的活动,大概,并没有考虑过更多,算是典型的流量导向活动吧。
「贰」
再次参与到类似的活动里,依然是在简书,时隔三年,大概是换了运营,简书推出了活动「晒日常」,其实实质上是14年活动「你的包里有什么」的翻版,但或许像我这样有点假“文艺”的人,比较念旧,注重了一些所谓“仪式感”。于是再次参与到了这次的活动中。
三年,足以改变很多事物。当时并没有想过,随身携带的包中之物,足以表达个人真实的内心,但物件的变化,却足以呈现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变化。这或许,也是一些人在经济能力一般的情况下,却也愿意去消费奢侈品包袋的原因吧。
第二次的晒背包日常,是2017年12月01日。
之前用的迪卡侬双肩包,被2016年双十一海淘的北极狐经典款背包所替代。背包里的物品也有了一些变化。
有了新的电脑,Macbook Pro 2015年版,人生中的第一台Macbook,15年生日的时候买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整天跟着我上下班,看上去活脱脱一副程序员的即视感。
常备了一副蓝光眼镜,是睛姿&黑子的篮球(黑子版),合作款限量,那段时间很迷「黑子的篮球」这部番作,所以在睛姿推出后没多久就抢购了。
工作手机变成了诺基亚3310,一款复古小巧的手机,还原了十几年前手机最初的模样。其他一些零碎就是用了十几年的钱包,iPod Nano,金士顿U盘,beats Solo 2,钥匙。
背包里的日常物件,看着比三年前好了不少,这能表达得,大概也只有彼时的物质生活,要比在此三年之前稍微好了一些吧。
当时参与活动的时候,甚至连这些都没有想过。更不用去提打包「日常生活」,乃至「打包你的人生」。
「叁」
「日和手帖」的第三期「打包你的人生」,初版于2015年2月,购置于2018年的8月,阅读它却已经是2019年的5月。
想来也挺有趣,或许时间之于人,有时就是这般无常,却也有趣。
在没读这期「日和手帖」之前,其实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包袋和日常以及人生有什么关联。
而读完后,却发觉,原来包袋之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乃至人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它,区别于自身不同的需求和审美,也会有不同的购置和搭配。但或许是太过日常了,以致在没有被提及之前,我甚至没想过它们之于自己的意义。
虽然我这些年也换过不少背包,早些年热爱登山徒步时,也购置过一些不错的背包和腰包,但随着年岁渐长,因为几乎很少使用,所以它们也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只能安静地躺在衣橱的角落里,偶尔看到,会回忆起那些并肩而行的时光。关上衣橱,却再也没能加入自己的日常,想来,其实也挺唏嘘吧。
那些热爱收藏背包,和奢侈品包袋的人,大多应该都有自己的坚持。毕竟,一件物品,只有在被使用的时刻,它的价值才有了最大的体现,即便,在一些人看来,成为藏品,本身之于他们而言,就算是一种价值了吧。
「肆」
大多数人推崇皮革制作的包袋,因为皮革有着天然的质感,再经过工匠或者相关流水产业线的制造打磨,它们会呈现出更多的美感来。
之于不少国际奢侈品牌,消费者们去消费它,已经不仅仅只是消费一件制作精良的皮具包袋,而更多的是在消费品牌传承的精神和故事。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大牌,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感和故事性,以及其中不可或缺的工匠精神。这大概,也是一些人痴迷于购买,收藏,且乐此不疲的原因。尽管,在我看来,可能更多的人,只是想通过奢侈品来彰显所谓的“社会地位”,或者纯粹只是为了显摆。不然,若是真的忠于品牌精神,又怎么会有那么多A货呢?
手工制品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这或许是如今大大小小各类手工制品工作室能够兴盛的缘故。
相比于流水线上下来的各种包袋,手工制作的,的确显得更特别一些。取决于不同的材质,以及当时手艺人的手艺和制作状态,制作而出的包袋都是不同的,这种“独一无二”,更彰显其魅力。
尽管作为半个“环保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我个人并不接受使用天然的皮革制品和毛皮制物,但这并不能阻止你去赞叹物件本身的魅力。至于说为什么是“半个”,那是因为我仅仅只是对自己有着这样保护的要求,之于他人,能够带给他们一些影响和改变,自然是好,如果不能,也不会有太多想法,毕竟,靠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这种事情,已经不是走到这个年纪的人常挂于心的念想。唯一坚持的,大概就是不想被世界改变吧。
至于从包袋,谈及到打包人生,可能夸张了些。但注意到这些日常生活里的细节,仔细「打包」生活中的物件,却也确确实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尽管不清楚,每一件包袋能陪伴我们度过多少个日常,但善用它们,过好每一天,直至我们与世长辞,却也能说一句,我们已经好好地,「打包了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