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文章是“为什么我写了30万字依然上不了简书首页?”,你是否写了很多文章,依旧没能上简书首页,快来和药山取取经吧!
作者/药山 编辑/琪琪格 美编/星馥
随着自媒体越来越丰富,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豆瓣、头条……越来越多过去不可想象的媒体平台,现在都渐渐开放给了普通民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或许不那么容易当,但做个爆文的网络红人似乎并不是那么困难。
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
粉丝超过100,你就像一本内刊;
超过1000,你就是布告栏;
超过1万,你堪比正规发行的杂志;
超过10万,你就是都市报;
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
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超过1个亿,你就是CCAV;
要是一不小心超过10亿(理论上),你就只能是“春节联欢晚会”!
在自媒体时代,粉丝过百几乎是毛毛雨,即便过千,只要是用点心,也不是不可能,而破万的粉丝则需要自己肚子里有货并且持续输出干货才可以。前几天,好几位牛人:生涯咨询师赵昂、个人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等都在众口一词地推荐一位新锐——简书签约作家剽悍一只猫。他自2015年年底(微信公众号红利已过的时代)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短短几月时间就汇聚了8万多粉丝,几乎一个人就快赶上当年的一家都市报刊杂志社了!
他并没有使用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是认真地持续地输出一篇又一篇干货文章,写自己熟悉并喜爱领域的专题文章而已。最近听说他已经告别重庆,前往魔都发展了。或许,再过几个月,他就能达到全国级报纸的成就也未可知呢!
我自己平时也很喜欢在各种媒体上写东西,尤其是在简书上。一年多来,我写了130多篇文章,共计近30万字,然而让我郁闷的事情就在这里了——我写了这么多字,在简书一共就收到了不到500个赞,而且一年时间仅仅汇聚了400多个粉丝!网友彭小六不到一个月就超越我几十倍了好伐!这件事情让我郁闷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从一本名为《专栏写作的艺术》的书中找到了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新华字典字数多,可我宁可读小说
我之前一直对自己写了近30万字却缺乏认同而耿耿于怀,后来易仁永澄老师在一次讲课中提到过一句“要避免‘手段目标化’”,我突然心头一动:
我这个算不算得上手段目标化呢?
所谓手段目标化,其实是:为了实现目的,自己设置了某些标准作为目的的达成标志,在努力过程中却忘记了最初的目的,把达到标准作为自己奋斗的唯一目标。那么,我写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呢?自己捋一捋,不过是:
- 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 记录生活、思想、情绪点点滴滴;
- 锻炼自己的文字写作水平;
- 不断总结,让自己有不断成长的感觉;
- 体验码字带给自己的心流体验。
那么,当我耿耿于怀于写的东西没上首页,没有得到太多赞的时候,我的目标和初始目的是扭曲的,因此会纠结,会拧巴。
专栏作家们写专栏文章的时候,他们心里有一个声音,他以不间断的独白的形式对生活做出反应,那就是我们写作时脑海里听到的那个声音。
这种状态下的写作成果吸引人关注就不难理解了。相比较之前我的那一点点纠结,终于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是什么了……新华字典字数再多,别人也不能把它当小说读啊!这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真正受欢迎的作者作品,就很轻易地看到他们的好,他们写的字数并不比我多,但他们把自己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了,写的文章大家爱看啊!
专栏就要有偏见,面面俱到我不看
之前有位拆书家朋友曾经耐心地读完我在简书上的所有文章,然后给我反馈,说:
你的文章,尤其是书评类的文章内容还是不错的,但太平淡了,从题目上我就不想点开看……
大概是在机关工作的缘故吧,写东西的时候往往考虑“全面”、“平稳”而不是吸引人——这是领导讲话稿写作的毛病,我虽然很少写,但似乎也被体制化了——反正领导讲话的时候不在乎你听不听,你必须得来!而《专栏写作的艺术》对于如何进行专栏写作提出了很多很棒的建议,我总结一下就是几句话:
- 坚持立场守住信念。要有自己旗帜鲜明的观点,带着自己的信念为观点辩护就足够。写作不是讲哲学,不需要太多辩证法。
- 保持焦点只谈一件。一篇平均1500~3500字的博文,这样的篇幅不适合面面俱到,保持自己的焦点问题就足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换位思考预先推演。既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要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会不会反驳,为什么反驳,然后让自己的文章逻辑论证更加严密。
- 支撑立场要有事实。无论你的论辩过程多么符合逻辑,如果没有事实论据支持多半都是放空炮。文章观点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
- 使用类比形象直观。对于一些复杂或者技术性强的话题,类比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出自己的观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进行类比可以让文章更加易懂。比如“治大国如烹小鲜”,简单类比一下,秒懂啊!
- 不光赞美也得批判。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现在读者也喜欢入木三分的批评性文章。当你学会批评而不是谩骂,你会收获很多喜欢(如果你会谩骂而且骂到别人心坎上,收获的喜欢会更多)。
- 联系现实记者风范。简书上很多经典的“爆文”,往往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久而久之现在有些泛滥了——你哪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朋友啊!!但这样的行文其实符合本书的一个建议:把故事和现实或者自己生活中的某种个人经历联系起来,让一个遥远的话题变得真实接地气。
- 激情无限提出方案。专栏文章要积极有力度,激发读者的热情,先让读者感受到自己的热情,然后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作为专栏文章来说,不一定有个整体的《实施方案》,但至少要有一个提出解决方案的信念。
开头结尾有套路,先当流氓再学武
专栏文章写作有套路吗?
有!
这本《专栏写作的艺术》非常简洁明了地告诉我很多写作开头和结尾的套路。
比如开头怎么写,它提到每个作者打造开头的方法各不相同,既可以是窃窃私语,也可以大声疾呼,或许是视觉化的场景,或许是令人震惊的数据,共同的地方在于善于激发读者的情绪。每个人在大量写作以后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我们要想办法打破它,试一试新的东西,让自己的文字别具一格,吸引住读者。而文章的主体,应该是讲一个吸引读者的好故事,把焦点写得扣人心弦,让中心冲突纠结到“狗血”,把内容组织好,合乎逻辑地依次呈现,平稳切换。到结尾的时候,升华你的主题。
过去有人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写专栏文章的时候,我感觉也是如此。我们先让自己无节操,取一个“吸睛”的标题,吸引住读者,然后再用一些写作套路和技巧(武术)去征服读者的心。关于如何写标题,我曾经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想上简书首页,先把标题起好吧》中写得很详细,本书里关于标题问题强调的是考虑清楚这三条:
- 你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你希望读者有什么感受?
- 你最希望读者记住哪些?
而文章结尾呢?书中罗列了很多结尾,什么轶事型、细节型、特写型、引语型、场景型、施瓦布型等等,有点儿像是“独孤九剑”的破剑式,能把各种剑法囊括其中。但不管你采用哪种方式,你的结尾同样也要做到三条:
- 告诉读者故事结束;
- 呼应文章中心主题;
- 营造读者共鸣氛围。
满汉全席摆地摊,你丫是不是脑瘫
必须承认,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文字,收获一些陌生网友的点赞,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过,如果想要把文字这个事情当作一个赖以生存的职业,似乎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看上去网络中有很多发表文章的平台,每个平台都有或多或少的“写手”,他们中很多人设计的成长路径都很相似:
先是爱好写作;
不断写出好的作品;
吸引到更多读者和出版方;
出上几本热卖的书;
获得更多的关注;
成为专栏作家;
出更多的书,足以以写作为生;
成为下一个莫言;
……
这个路径看上去很美,而且很多出色的网络作家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的成就吸引更多朋友投入其中,只是,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地认识到一点:
灰姑娘的故事往往只存在于童话世界,在卖羊肉串的小吃摊上可以吃到很嫩很香的烤肉,但你不可能享用到满汉全席。
如果你想要在写作上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前行,就必须专注其中去学习和掌握其中规律。有些时候,上万的网友点赞不如一位编辑给予的批评。如果你只打算变现挣钱而不是文字上的突破,那么这条路同样是非常崎岖的,因为失意的人永远占大多数。
图片来自网络想要文章被推荐,编辑满意才能算
今日头条也好,简书也好,自己的文字发表本身并不难,只要不是违反法律或者三观极度不正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发在网络上。可是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就需要编辑推荐了。
能够让编辑满意,收纳到某个惹人关注的专辑里面,可能会立刻得到大量的关注。然而想要编辑满意,确实因为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标准而各不相同,但至少,《专栏写作的艺术》中提出的一个文章被采用标准值得参考:
- 文章内容精彩;
- 细节精确具体;
- 文字清楚易懂;
- 产生读者共鸣。
这个让编辑满意的标准看起来有点儿“虚”,但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依据。其中的核心其实是它省略了主语:一篇文章,在你自己看来,或许感觉很精彩、很具体、很通俗也很感人,但如果你站在编辑、站在读者的立场去看,或许会产生“这孙子在那里逼逼叨叨地说啥呢”的困惑。以这种标准去换位思考,可以帮助自己把文章写得更满意。
至少,投稿被拒以后不会太生气。
本文源自幸福进化俱乐部《进·化》杂志第1603期
精心烹调成长干货大餐!期待您的投稿|简书投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