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 城记·颖水长流话禹州

【行走】 城记·颖水长流话禹州

作者: 诗酒寒秋 | 来源:发表于2023-05-07 18:24 被阅读0次

          山水无穷,但岁月有声。行走,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故事、留下感慨,让自己的岁月更丰满。几年来断断续续的颍河之旅,即如此。   

          淮河最大的支流颍河,发源于河南,在安徽入淮。从河南禹州、许昌、周口,到安徽阜阳、颍上,600多公里沿岸(加上支流就更长)百姓靠颍河养育。

          行走禹州颍河边,时光穿越三千年。

          当年颍河之牛,非一般河流可比。中华文明的几个核心发源地,颍河上游流域就是一个。如今的禹州,当年就是颍河上游的中心。

    禹州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猪

          禹州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夏朝时称夏邑,《竹书纪年》记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商朝仍称夏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春秋时期禹州叫栎邑,是郑国的别都。战国时韩国在此建都,改名称阳翟。

          战国后期,秦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以韩国故地设颍川郡,首府就设在阳翟,领二十县,今天的河南许昌、平顶山、周口、漯河及郑州下面的登封等,都为颍川郡所辖。

          颍川郡自设立以后,长期以来就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中国众多姓氏都在这里发祥,历史上人才辈出,韩非、张良、晁错、荀彧、郭嘉、钟繇、司马徽、徐庶、吴道子、褚遂良等都是颍川人。

          隋唐以后,禹州政治地位下降,但也一直是州府治所,而且陶瓷产业、药材交易火爆,禹州并没有沉寂。

          如今的禹州仅是个县级市,但历史余韵仍在,现代化的大轮廓也有了。

    颍川名人 禹州古迹张良洞

          我跟着导航七拐八绕来到文卫路,冲着十三帮会馆而来。结果是失望,会馆大门紧闭,连个缝都没留,看不着里边的样子。

          要说禹州的古建筑,药商会馆是一大特色。

          明清时,禹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清末民初,药商们逐步形成帮会,竞争激烈。那时,药材交易会都在禹州办,13个药帮的商人集资修建了十三帮会馆,以便协调事务。

          十三帮会馆附近还有怀帮会馆,不巧的是会馆闭门整修,好在还留个门缝,我从门缝里拍了两张照片。

    大门紧闭的怀帮会馆 怀帮会馆

          怀帮会馆建于清同治十一年,由各县在禹州做中药贸易的巨商富贾集资兴建。怀帮会馆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药商会馆,素有“十三帮一大片,不如怀邦一个殿”的赞誉。

          这附近以前还有山西会馆、江西会馆,都是药商所建,虽屡经战乱而不倒,但现在已片瓦无存。

          禹州的名片是钧瓷。

          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今禹州市区东北设置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因窑址邻近春秋战国时的钧台,故名为“钧台窑”,简称“钧窑”,所产瓷器即名“钧瓷”。       

          1964,考古发现了宋钧官窑遗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在遗址保护区内建起了禹州钧窑址博物馆。

          怀帮会馆吃闭门羹的失落,在钧窑址博物馆补了回来。

          这个博物馆不小,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是国内唯一一座钧瓷专题博物馆。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  所谓“窑变”,就是含有铜质的釉料入窑后会形成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等釉色,彼此渗化,相映成辉,“进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制作工艺也复杂,一件钧瓷从选料到烧成需经过72道工序,成品率低。所以钧瓷很名贵,俗语说“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博物馆的主体展馆有三层,分为六个展厅,细心慢读,禹州的历史文化、钧窑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宋代钧官窑器物特点和制作工艺以及钧瓷鉴赏的有关知识,都尽收眼底。

          禹州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神垕古镇,向往已久。

          古镇在禹州西南20公里伏牛山余脉,我们坐公交到市汽车中心站,那里有直达神垕镇的班车,十几分钟一趟,非常方便。

          神垕因钧瓷而繁荣。

          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宋徽宗年间,神垕的钧瓷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

          神垕古镇始建于宋,重建于明弘治八年,现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今,古镇上不少古迹犹存,如灵泉寺、花戏楼、窑神庙、关帝庙、邓禹寨、明清大宅院、钧窑遗址和众多老房子,适合品味历史文化。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院也保留着,让我等60多岁的人倍感亲切。

          明清两代,设主管陶瓷的官署于神垕,其主官的品级为正六品,足见朝廷对钧瓷的重视。走在神垕老街上,很容易就找到了陶瓷官署——当年主管陶瓷产业官员办公和居住的场所。

          官署有东西两个院子,保存还算完好。西院是当年官员办公的地方,现在是钧瓷发展史的展室。东院是府邸,现在辟出一部分作钧瓷产品展厅。东院最里边有一座五层碉楼,原本是一李姓富户的,是老街最高的一处建筑。此楼墙体有一米多厚,全部用石块垒砌,异常坚固。

    官署西院 官署西院 官署东院 五层碉楼

          神垕因陶瓷而兴,官家设陶瓷官署,民间为窑神建庙。老街上有窑神庙,大名伯灵翁庙,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1496年),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庙内现存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等。最神奇的是庙门花戏楼,它是两用建筑,正面是山门,反面是戏楼,兼出入、演戏于一体,设计精巧,雕工细致,在国内庙宇建筑里很少见。

    伯灵翁庙大门正面 庙门背面是戏台

          穿过大门过小广场就是窑神殿,殿里供奉土山大王、窑神孙伯灵和金火圣母三尊神像。土山大王即舜帝,史载舜帝曾“陶河于滨”,被窑民们奉为司土之神,殿内墙上壁画“陶河于滨”,画的就是舜当年教导人们制陶的故事。中国民间的很多神,都要攀附一位真实存在的名人,窑神孙伯灵也如此,相传他是战国时军事家孙膑,曾烧过炭,既是烧炭的祖师,又是瓷业的窑神。金火圣母相传是一位跃火祭钧的民间女子,庙内壁画“舍身烧窑”讲的就是她的故事。

    窑神殿

          这次行走,没写那么多景点。我自己是少见多怪,自认为奇特的地方就说说,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的就不说了。

          比如关帝庙就很奇特。关帝庙与伯灵翁庙比邻而居,以前两庙靠一墙而隔,现在合二而一。

          关帝庙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伯灵翁庙年轻多了,它由晋商出钱建造,现存牌楼、鼓楼、钟楼、戏楼、主殿等。关帝庙到处都有,但此庙的独特之处在庙门,这庙门由鼓楼、钟楼和木牌楼连为一体构成(图一),挺有意思。木牌楼上的“十三级斗拱”比皇家建筑立面“九级斗拱”还多,或许是建造者认为关羽是关圣大帝,地位应该比一般帝王更高。

    关帝庙大门:集庙门、钟鼓楼、牌楼于一体 关帝庙正殿 庙里的石碑

          神垕古镇历史悠久,但它并不是墙上的画只供人看,而是活灵活现的。古朴的石屋、陶钵砌成的墙壁、墙头冒出来的鲜花和院落里的老树,一幅古老街巷里现代人生活的图画。高高低低的烟囱随处可见,延续了制瓷业的繁荣;老街上不少店铺,各样瓷器五色斑斓。进了一家店铺,前面是店铺,后面一个小院子就是店家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煎炒烹炸的声音和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院子不大,一小畦青菜、几个盆景,就绿意盎然了。

          神垕不仅有老街,还有一条与老街并肩而行的商业街,文文静静的。和老街的古朴喧闹比,这里的建筑都是新的,博物馆、精品民宿、咖啡屋,最多的还是展示与售卖钧瓷的店铺。

    小朋友参观博物馆

          风光都让隔壁的老街占尽,除了周一周二古玩市场开市,其他时候,商业街很静,一路花开,却没多少人。我们来时,遇到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参观博物馆,叽叽喳喳的,给街上添了活力。在坐在店里品咖啡,在古镇所得,在这里消化。

          禹州的风景是颍河。

          颍河流穿市区而过,长达几十公里。近年来,政府投巨资打造20公里的沿河绿化带和滨水步道,宽阔的绿道植被层次分明,分布着好多景观台、亭廊、亲水码头、运动场、休闲健身广场、停车场,市民有了休闲的好地方。

          河阔天宽,撑起多少人无边的梦。两三天里,我没事就到河边走走,断断续续也有四五公里了,幻化于河边的无限绿意中。两三天太短,像一根短短的竹签,很难穿起颍河的全部风景,但滨水广场上老人们跳广场舞的火爆、运动场里小伙子们打羽毛球的潇洒、河边绿廊下的情侣依依……短短的竹签也穿起了这些美丽,享受生活的乐趣,即便是点点滴滴,也挺好。

          馋人走到哪都忘不了享受美食,雅一点说叫品鉴美食文化,俗一点说就是馋了。禹州的美食不少,神垕镇有“神垕八大碗”,不论是猪肉、鸡肉,都带汤,让人想起洛阳水席。

    八大碗之一“粉蒸香酥鸡” 禹州大馍

          禹州美食中,独对“杂炣”印象深。杂炣是禹州风味小吃,尤以禹州顺店镇的“顺店杂炣”最著名。把炸豆腐切成丝,和牛杂、粉丝、青菜烩在一起,实际上是一种带汤的烩菜,要配一个烧饼吃。杂炣和老北京的卤煮有点像,但没那么多油,也就便宜多了,10块钱满满一大碗。

    杂炣

          我们住的酒店附近就有两家杂炣小店,两家都吃了,第二家明显比第一家实惠。第二家店的老板就是顺店人,做出的杂炣自然更地道。和老板聊天,才知顺店杂炣已经过了上百年提炼,才有了独特的味道。她说要用新鲜牛腿骨、牛排及牛肉熬汤,经十几个小时慢火细炖,再放牛肚牛舌牛肝牛百叶牛心,加上些中药材更好。

          牛杂、炸豆腐丝、粉丝、蔬菜,看着都不起眼,但变成杂炣,在禹州人看来却是无上美味。 鲜美无油腻,蛋白质高,价格便宜,深得老百姓喜爱,难怪杂炣小店里都是客满。

          离开禹州已有一段时日了,但颍河之水舀出的甘甜,会悄无声息地陪伴着我这样的短暂来客,许久。将来拾起记忆的叶片,依然会带着微笑回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 城记·颖水长流话禹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fk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