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17年全年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在2017年离婚案件为140余万,离婚案件中离婚原因最高的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占比77.51%,而主动提出离婚竟然女性占比74.3%。而婚姻的七年之痒变成了三年之痒,结婚三年离婚率是最高的婚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导向,越来越多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女性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就业率高达73%,这也足以证明女性已经从传统观念的相夫教子转变成社会职场一分子,女性也从原来的家庭为主的生活转变成家庭工作两不误的职场女性。她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不再委屈求全地生活,这也对婚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婚姻的另一方提出了相匹配的家庭义务要求,按时下流行的话语“我生的了孩子,挣的了钱;下的了厨房,上的了厅堂;若是这个男人再不爱我,对我指手划脚,那我还要他何干?”
作为80后,刚结婚那几年,离婚率感觉还是不多的;90后开始步入职场后,身边也开始有离婚的了,包括90后也开始有了离婚事件;可能有的人还没结婚,而另一些人就已经是离异单身了。对于这些因为感情不和,没有孩子的夫妻,作为HR我的态度也是明确的,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双方长辈,那么感情的事不勉强,我支持他们分居再离婚,但若是已经有了孩子的,的确需要慎重考虑。
如今,快节奏生活更需要夫妻感情稳固,这样对企业而言,也是愿意用一个家庭稳定的人员,但是真要走到离婚的地步,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更希望夫妻双方能更加客观的看待离婚。我见过夫妻因为离婚抢孩子而大打出手的,也看过夫妻因为离婚而不要孩子的新闻,其实离婚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伤口会慢慢愈合平复,但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应该是会持续很久很久的吧。
亲戚L和妻子离婚时,孩子才4岁,妈妈不要孩子,L在外打工,孩子全部交给爷爷妈妈扶养,爷爷奶奶是含在嘴里怕烫着,捧在手里怕摔着的养,一开始爷爷连妈妈来看孩子都不允许,后来奶奶劝阻,妈妈一年来看一次,买点吃的穿的,给点零花钱;9岁那年妈妈跟奶奶说要把孩子带回去养,爷爷奶奶坚持不同意,L也拿自己的父母没办法,孩子的妈妈只好作罢。现在孩子14岁,没事就喜欢躲在房间里一个人不吭声的看书或是看电视,家里几乎没有一个交流的对象。有时回家跟他说说话,眼神总是闪烁不定,问他想妈妈吗?他总是沉默不语。私下问我妈,我妈说孩子是想跟妈妈走的,但他爷爷奶奶不愿意,不放手,搞得他们老俩口也很辛苦,很累,抱怨连天。
其实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而且有了超乎那个年龄的沉闷,这一切都是爸爸妈妈带给他的,他无力反抗,只能接受。在我看来离婚没什么大不了,可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若是爸爸妈妈在争吵中分开而没有顾虑到孩子,处理好孩子的感受,那孩子就会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憋在心里,不敢表达,造成日后性格沉闷。
当然这跟家庭氛围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的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一样阳光,一样优秀;但大多数普通离婚家庭中被遗留下的孩子,都会有些胆小、不敢表达,以至于在日后的学业中和为人交往中会处于劣势。
女性的地位在提升,孩子的地位在家庭中也在提升,很多数据证明从小被爱包围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独立自主,但爱是什么?怎么去爱,却是很多离婚家庭没有学习的功课,也是很多隔代教养的祖辈们所欠缺的,他们可能会因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分开了,作为可怜了孩子的心态,一直在弥补孩子,而这类孩子一旦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总是没办法适应环境,他们习惯了自己是可怜的,是被补偿的,是弱势的。而当他们成家以后,会更珍惜家人,但反面就是他们更容易控制对方,若是对方对他们的付出没有回应,那么心里就会回到从前被父母“抛弃”的状况,委屈不甘,一旦这个不甘到达了顶峰,离婚也就成了首要选择。
西方婚礼誓言中说:我愿意她(他)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结婚是因为相爱,不是因为一时兴起而结婚;结婚也是一种责任,是夫妻双方对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负责。即使彼此没有了爱,但责任是婚姻留下的,这一点作为婚姻的双方责无旁贷。
我无意于批判离婚有多不好,也无意于树立老式婚姻里委屈求全地坚守,但选择了婚姻,坚守也是一种美德。自由很重要,责任也不可或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