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是这样说的,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遇见优秀的那个TA。
这句话激励了很多对爱情充满幻想的人,想象着在不久的将来,已经变得更好的自己遇见了理想的另一半。
而这句话隐含着的理论前提其实是对于被爱的渴望,自己的改变是为了另一个人,而不只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好。
这句话其实有着这样的引申,比如现在没有遇到理想的伴侣关系是因为自己没有变得更好,只要自己努力变得好了,这一切都会发生改变的。
这样的想法究其根本是将原因归结于自己,然后自我攻略,自我贬低,却忽略了这一切的逻辑起始点已经不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了。
我们想要变得更好,可以只是简单的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运动是为了自己更健康,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和他人,不停学习新技能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会无奈地发现,我们从小到大为了获得“被爱”而做出的选择无法计数。
活在被爱叙事里的我们,已经渐渐忘记了该如何爱自己。我们把爱和被爱混淆着,被“缺爱”的言论裹挟着,似乎他人的爱对我们是必须品一样的存在,我们只能在被爱的怀抱中生存。
我们相信了如果没有人爱着我们,我们是可悲的,是可怜的,人生是缺少很大一部分的。
就这样,我们虽然不太会讨好自己,但把讨好别人内化进了一言一行,把讨好当做了获得这种“爱”的方法,讲着自己不那么赞同的话,做着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
而恰恰忽略了,如果这样的爱本身只是锦上添花,我们每个人其实早已拥有一片花田。
为了“被爱”而努力改变自己,这样的想法又何尝不是借每个人对爱的渴望,绑架着将其奉为信条的每一个人。
就像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的,你仅因令人高兴而被爱,从最终的分析看,你根本不是被爱,而是被利用。
从小言情小说和浪漫爱情电视剧的熏陶下长大的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将爱情放到了与生命平等的高度。
从学生时代就充满对于爱情的美好幻想,想象着如果一个如小说主角那样的人爱着我们,会是多么的幸福。
就这样,眼下的幸福和美好相较之下就显得不那么吸引人了。
我们相信着自己会碰到这样的一份爱情,两个人的全部行为和情绪都和彼此有关。
于是我们沉浸在对于“被爱”的氛围的幻想中,我们以为自己碰到的每一个伴侣都是小说中的主角,我们夸大着对方的行为,把那些与自己无关的行为和情绪理解成对于自己的在乎和爱。
我们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活成了小说主角,拥有了那样浪漫的幸福。
却忽略了,对方可能不是小说主角,我们也可能不是爱情故事的主角,那些更契合我们的故事有可能是现实主义,有可能是充满起承转合的人物传记,两个人的爱情只是这个故事中微小的部分。
更加现实一点,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这一生中真正会陪我们走完全程的只有我们自己。
在我们拼命奔向别人的时候,有多少人已经很久没有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了。
做出的选择和努力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更多的从自己出发。
想起来我一直告诉自己的,在对人生重大事情的抉择上,永远不要让别人成为关键影响因素。
努力变优秀本身是多么美好的,变得更好的结局其实不一定是遇见更好的那个人,却一定是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希望下次你激励自己的话不是为了成为谁的另一半,而是纯粹的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