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书中讲述了盲女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带领下,超越自我,成功挑战生命极限的励志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海伦.凯勒想要感知有声有色世界的强烈渴望,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也是作者给我们传达的最直接的信息。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知可贵的境地。对于失去的概念,往往是在人和事方面的感触比较清晰,在时间方面的感触就比较模糊,而我们最容易失去的正是时间。
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里所写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屠格涅夫也说:“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关进坟墓。”“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时间相比。”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拖延,"稍等一下"、"待会儿再说",似乎已经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常态。先做简单的工作,将困难的工作放在最后再做,这也是我们处理工作任务的惯性思维,因此导致一些重要的工作总是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才能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只有2%的人能在完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的原因,当然,这些能自加压力,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往往最容易成功。
这也正是时间管理大师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一书中分享的高效时间管理的第13个法则:自我设定压力目标,也就是要自己设定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我们可以假设距离完成最重要工作的最后期限只有一天,而自己明天就要出差去一个很远的城市,要一个月以后才能回来;或是奖励给我们一个假期,但前提是必须完成手头重要的工作,而且只有一天的时间,否则这个机会就会交给别人。
在压力的刺激下,我们总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动力和能量,这时我们完成工作的效率会超乎自己的想象。自加压力,能够比以前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自我感觉也会越来越好,慢慢地就会形成快速高效的工作习惯。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习惯等着别人来施加压力,压力的作用主体往往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想要成功就为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和活动设定最后期限和各个阶段的最后期限吧!按照假如只有最后一天时间,自己制定一个强制系统,不断提醒自己设定的最后期限,不让自己有丝毫松懈,那么你也会是一个高效的时间管理者,距离成功你又近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