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水浒传》,都会对高俅这个人物有这样的认识,就是一个市井无赖,凭着踢得一脚好球,深得宋徽宗宠爱,竟做到了殿帅府太尉。是个阴险狡诈之徒,与当时的蔡京、童贯、杨戬并称四大奸臣。书中这样介绍高俅:
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高俅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仅仅是因为球踢得好吗?
不然,他之所以被如此重用,球踢得好只是其中一个小因素,他的身上还有很多旁人所不及之处:
首先,他有着比较雄厚的政治资源,这是《人民的名义》里面很常见的一个名词,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史”,相当于秘书的角色,这是一个政治资源。苏轼又将高俅推荐给小王都太尉王诜,这又是一个政治资源。别看只有两个政治资源,这两个资源的实力却是雄厚的,正是因为这两个政治资源,高俅才能出现在宋徽宗的跟前。
其次,高俅虽然是一个市井帮闲,却并非无能之辈。据南宋王明清著《挥麈后录》记载,高俅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而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最厉害的就是高超的蹴鞠技术了。他的技术值得国足队员好好学习。这样看,高俅还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恰好的是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的姑夫王诜也是一个书画高手,苏轼把高俅推荐给王诜,一方面苏轼是投其所好,另一方面高俅也因此受到重用。
再次,高俅虽然是个无赖,却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当时,蔡京一伙奸臣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了援手,史料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这一做法很受时人赞许。就是因为当年苏轼把他推荐给王诜,他才有了今日的权贵,所以他不忘苏家,时感旧恩。
再次,跟一把手有共同爱好,是名副其实的知音。我们都知道,宋徽宗其实是一个被皇帝耽误了的文艺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球踢得好,字写得漂亮,而且都深有研究。而高俅对这些事也同样比较精通,两人没事的时候,可以在一起聊聊书法、绘画,这话题轻松多了,比其他的文臣武将整天跟他汇报政务、军务要愉快多了。宋徽宗除了能在后宫放松一下,也就只能在高俅这释放一下压力了。高俅又是一个极其乖巧的人,最能讨好宋徽宗,他不会拿那些烦心的国家大事来烦恼宋徽宗,所谈无外是文艺圈里的八卦新闻,例如“阎婆惜劈腿张文远,宋江怒杀美娇娘”、“山东大汉为兄长报仇,怒杀嫂嫂”、“蓟州府押狱节级夫人勾引和尚”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