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故事都值得一个结局,或许戛然而止也是一种不错的收尾。
有时候我们用心开启了一个故事,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情节越来越俗套,越写越无味,故事冗长到无论HE还是BE都无法让人期待。即使你硬撒狗血,人工造浪,也不能刺激它更生动一些,就像行将就木的感情。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人常常批判现代人太轻易放弃感情,不去修复,一痛就放手。我以前也这样觉得,一开始就想磕终身。可是经历过两段漫长的情感拉扯,忍耐,无望…终于认识到如果能在明白不合适时放手会节约多少的青春。
可对不合适的判断又成了难题。什么样的不合适值得磨合,什么样的不合适就值得放手呢?
于我而言,可能感情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本能的吸引和三观的认同。所谓本能吸引,也不全是动物性,我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持续的好感和喜欢一定是综合的感觉,你未必分得清你喜欢的是哪些点,但一定是对方很多的细节凝聚出你喜欢的样子。
至于三观的对立就像刮骨疗毒,问题是没有人真的中毒,只是不同,却要忍受刮骨,常常让人觉得痛苦无意义。
习惯是可以互相适应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包容妥协。前提是能有效沟通。
你一定试过在感情濒临死亡时进行心脏复苏,尝试过为生活加入新鲜感和仪式感,一起去探索陌生的城市,一起做没尝试过的事……然而这些都只是感情好时的锦上添花,没法在你心寒时雪中送炭。当你只能感受到外在的新鲜,而内心无法涌动“真高兴你也在”时,应该就可以停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