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记录我省自然人文地理风貌,为历史留下完整的视觉档案
新墙镇位于岳阳县中部偏西,处新墙河下游南岸,距岳阳县城12公里,距岳阳市区33公里。现有土地面积9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人口3.48万,是岳阳县经济重镇,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全境。
岳阳全县民国初分为21镇,新墙镇为其一。1951 年置新墙镇,1987 年新墙乡并入新墙镇。辖区丘陵、垸区各半,主产粮食棉花、油菜麻类及猪、鱼、禽。
新墙河镇区形成集市甚早。明朝弘治年间,这里有府、县修建的驿站大道,长沙至岳州的驿道,经青冈驿走新墙渡口在此经过,新墙河每天停泊帆船三四百艘,各类船只来往不断,水陆交通方便,客商络绎不绝,逐渐在今牌头村河铺子屋场傍河兴起店铺,后因河床阻塞常被水淹,逐渐上迁至老鸦洲。后有人在萧家湾地方建起一栋高房,新墙四无遮拦地显露于平阳之地,成为人们问路、指路的标识,久而久之远近皆以“新墙’称之,人口聚居达千余人,形成了上街下街、观街横街,一时成为纵横百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地。
晚清时期四街铺起了5米宽的麻石街道800余米,有南百、布匹、钱庄、百货、饮食、客栈、药铺、米行、当铺、染坊、副食品加工、屠坊、木工制作、铁铺、银楼及大小商贩一百多家,有“小议口”之称,为岳阳县当时与城陵矶并列的两大重镇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历为区、乡、社、镇政府驻地,镇区规模日渐扩展。1989年107国道拓宽改道,由于交通优势的位移,在107国道与荣田公路交汇处扩建新区。因此地距县城12公里,又称“十二公里”。镇区南有“相公庙”遗址,相传屈原流放曾居此。庙门上有联云:“香草环生,此地曾留天于迹;楚王何在,至令犹道相公家”,一直脍炙人口。
1939年这一带曾发生抵抗日寇的湘北大会战,又称新墙河战役,由此新墙河名扬中外。
1939年9月至1944年5月,日军4次强渡新墙河,发动对长沙的进攻。4次拉锯会战,双方陈兵数十万,新墙河始终是第一战场。
河南岸附近有一座小山,原名“相公岭”,后改叫“王公岭”,是为了纪念国民党第20军133师398团2营营长王超奎。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第3次湘北会战,阿南惟矶指挥着12万日寇强渡新墙河。敌人出动步兵、炮兵、战车、空军协同攻击,乃至施用灭绝人性的毒气战,王超奎率部在新墙河畔相公岭坚守阵地,誓死不转移。激战两昼夜,全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些民族英雄,相公岭变成了王公岭。
濒临新墙河南岸的新墙镇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是一个有近4000人、商业繁荣的农村集镇,上街多系机关学校,下街和正街是商业中心,观街是手工业者的聚居地,横街建有旅社和饭店多处.....经过日寇四渡新墙河后,镇上多数居民被迫逃散,有时流离失所,有的惨遭杀害或因病死亡。到抗日战争胜利时,生还着不足300人,原有的近千栋房屋,多已变成废墟。
新墙河战役中,发生过一个中国上等兵的传奇。
1939年9月22日,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年仅29岁的农家子弟,第15集团军第52军第2师的上等兵曹锡,在21日的夜里,把12颗手榴弹连接在一起,放在新墙河的南岸河堤之上,然后,把引线抽了出来,放在身边,他坐在河堤之上,对着河面警戒。22日黎明4点钟开始,日本鬼子用50尊大炮对王街坊发射8000颗炮弹,射了3个钟头之后,把面积仅一平方公里的王街坊,炸成一片灰烬。
独胆英雄曹锡坚守阵地一整夜,用集束手榴弹和机枪,消灭了8批冲上来的鬼子兵,共500多名。
曹锡的传奇故事,只是新墙河大战役的一个小小插曲,至今为人们传颂。
注:文章来源于《湖南古村镇》李渔村李仕铭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