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选择:一个是兴趣,第二个擅长/有优势,2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选择擅长的,先活下来再说。
2.熬商:第一,选择自己最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耐得住寂寞,等待时机。
六点建议:
降低预期,(收获快乐)。
提高技能,(增加自信)。
锻炼身体,(多活几年)。
学好英语,(开拓眼界)。
别浪费时间,(多做点事)。
多读历史书,(可以明智)。
成功取决你在低潮时的心态,不是你在顺风期心态。第二,延迟满足。
熬过去:心里&身体
历史的垃圾时间: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3.「避免与社会脱节」
提高技能,有工作先做,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垃圾时间。
现实空间的连接也很重要,不能沉迷在虚拟世界里。
人一定是社会动物,要保留自己现实世界的社交属性。
4.「零工经济 - 外卖」——非理所当然
发展中国家享受发达国家的福利(便利的外卖设施),除了劳动力成本足够低、有超大规模的人口优势摊薄成本外,背后是「资本补贴」。
提前享受的代价可能由所有人来分摊。消费者目前承担相对隐形的代价、骑手承担显性的代价。
零工经济是新兴行业,节约成本、节约社会保障成本。要像维持下去,必须在保护行业发展和保障员工福利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比如外卖平台强制承担部分社会保障成本、设定过渡期。
5.「社会保障 - 五险一金」
在中国五险一金的成本是工资的40%。
看契约的性质,如果有体现严格的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即雇佣关系,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保障责任。如果没有,纯碎的市场关系是不需要承担社会保障责任。
「是否缴纳」
1)个人角度:收入低;
2)社会外部性:会给别人带来负担,强制保险。
「外卖行业不可持续」
1)送外卖的人学不到新的技能;
2)是个吃青春饭的活;
3)没有保障;
4)脱离社会。
6.「高质量发展」
数字驱动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浮躁,到处都是快节奏。
放慢节奏和保持发展态势是悖论,从完善制度保障、心理建设、社会心理情绪三方面入手。
积累的财富可以建立一定时期的缓冲带,比如找不到工作可以旅游、游学、提升自己,但不要一直不工作。
(数字经济驱动了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浮躁,就是为什么中国这么焦虑,是因为中国的时间很值钱吗?为什么中国勤劳而不富裕? 一方面中国人是靠拼命,才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另一方面,这种拼命可能是不可持续的,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那我们现在想让大家都能过得体面的生活,起码不要那么高节奏,起码不要那么内卷,但这是个悖论中国就靠这个起来的如果你不这么内卷不这么高节奏你可能就保持不住这样的发展态势就实现不了赶超的目标这是个悖论。所以高速发展要转向高质量发展。)
7.焦虑:迷茫的青年人,如何走得更坚定?焦虑来自于外部的不确定性,也来自于缺乏对自我的认识。
8.平等:人是社会动物,会不自觉相互对比对,看相对收入。让大家不焦虑,首先要把收入不平的问题解决掉。社会建设(制度/文化)都要朝着平等的方向。我们过去过于强调了速度和效率对于平等问题强调的不多。如果不能解决当下年轻人的焦虑,就很难解决人口出生问题,就很难解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想办法解决当前人的就业问题和焦虑问题。
9.正外部性:生孩子是一件正外部性的事情,可个人却承担了过多的成本,尤其要避免国家请客企业买单的情况。政策保障要更有力,更全面,让想生的人生的没有后顾之忧。
10.决策:要考虑成本和收益。没有一件好事是很容易做到的。普通人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一生就没几件,难是正常的。成本和收益一般跟预期有关,但预期未必跟一个人学的知识正相关。一切皆契约,人生是一个代际契约,上一代做什么事跟下一代之间有隐形的契约。
11.选择: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历史的进程也不可忽视。选择比努力重要,有时候不是你在选择,而是时代在做选择。运气很重要,好比买股票,你不能说你赚钱的就是你凭本事你亏钱的就是大行行也不好。
12.「运气」
成功的时候有运气的帮忙,失败的时候也是运气在干扰。承认运气的重要性,不要忽视时代的背景。
迈克尔刘易斯:不要吞吃命运的饼干,永远要审慎的解释你所拥有的一切。
13.内省&觉醒:要有更宽广的历史的视野,不要为眼前的这个三斗米焦虑。比方说西方世界的兴起,是因为人口减少,导致自我意识觉醒权利意识增加,人的重要性提高那社会制度就会逐渐的变迁。所以人口减少也不完全是坏事,它会让大家更重视人的价值,也许未来的人会活得更有意义。
14. A股是最大的知识付费场所。(哇听到这个,心想,这说的太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