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郑有冲突——《春秋左传•桓公五年》读

周郑有冲突——《春秋左传•桓公五年》读

作者: 空山喜雨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20:18 被阅读0次

    周桓王越看郑庄公越不舒服,当年“取温之麦”,“取成周之禾”,甚至恬不知耻地和周互换人质,你一个郑国算什么啊,还打算和天子之国平起平坐麽?最最可气的是明明这么厌恶郑,自己却又不得不“隐忍”,还让郑国堂而皇之地带领周相关的军队为郑国争名夺利(虽然周王自己从中也获利不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或许是因为周天子这些年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或许是他认为这些年周的实力恢复了不少,又或许是他发现自己现在手中多了几张可用的牌,又或许因为郑庄公这几年对周的态度缓和不少,让他以为郑庄公畏惧自己了……无论什么原因,反正周天子爆发了——“夺郑伯政”,多年夙愿一朝得志,可想而知当时桓王的心情是如何激动。

    在周桓王的眼中,郑庄公是臣子,自己作为君主:任命你那是我对你的好,罢免你那说明你能力不够,做为臣子你就听之任之好了。

    罢免郑庄公的决定已经有一些时日了,也不见郑庄公有什么特别的军事行动,果然郑庄公老实不少,周桓王正在为此高兴,却得到消息说郑伯决定不朝了。这,这也太不尊重周天子了,桓公立马就愤怒了,点齐兵马讨伐郑国。

    周桓王所带领的军队阵仗可不一般:左有周公黑肩,带着陈国“小朋友”;右有虢公,下辖蔡、卫两员大将;中间周桓王亲自压阵。军队这么庞大,还有自己御驾亲征,郑国还不乖乖投降。然而,周桓王又失望了——郑庄公竟然敢公然对抗天子的军队。

    对于这次周的讨伐,表面上周既有庞大的军队,又有周王御驾亲征带来的士气,可是对于郑来说,有不得不战的理由——虢、卫、蔡、陈和郑国都有矛盾,可以认为都是敌国(虽然也和一些国家有盟誓,不过大家都清楚,那仅仅是盟誓罢了),周桓王率领他们,其意图可想而知,郑国可不是任人鱼肉的主。并且郑国有很重要的胜利因素:1、跟从周桓王的国家目前并不是以其自身有特别强的实力而有存在感的。虢国还可以,不过对于郑不构成威胁。卫国如果是十多年前还是挺吓人的,现在恢复元气中。蔡国就是“菜”国。陈国目前自顾不暇。这些国家联合起来也仅仅是人多了而已,乌合之众。而鲁国、齐国这些重量级的国家都没有理会周桓王。2、周桓王率领的这些乌合之众反而是累赘。卫、蔡、陈并不是真的愿意拼尽实力对付郑国,他们参战一来是因为和郑国关系不好,找周天子这棵大树是非常不错的,二来是想占些便宜。所以他们成了伐郑大军的漏洞,周和虢的军队不仅仅要对付郑国,还要“保护”卫、蔡、陈。3、周桓王的行为并不是很得人心,郑庄公也并不是树敌无数,所以很多的国家没有跟从周桓王,对于郑庄公来说,诸侯国中立也就是表示对自己的支持了。

    最终,周桓王果然败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在反省呢?

    曾经有一个太子在宫门外看见一个大臣,于是热情地打招呼,而那个大臣呢却很冷漠。

    太子很生气,问道:“你怎么这么无礼,到底是君尊贵还是臣尊贵呢?”

    大臣不以为然:“当然是臣更尊贵了!臣离开了君大不了躬耕田野,可是君离开了臣那可就会亡国灭家了!”

    太子大有感悟,诚恳地行了一个礼。

    高高在上人是因为有很多人在其下面,如果其下面的人全部不见了,这个人还能够高高在上吗?既然自己的地位是受益于下面的人,那么是否应该对下面的人心存感激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郑有冲突——《春秋左传•桓公五年》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xb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