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9 简书习作第8篇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黄庭坚
东汉人崔瑗《座右铭》中句云: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
口头语言,往往是粗疏的,不清晰的,甚至是不规范的,但因为有肢体语言的帮助,弥补了絮叨、重复、言不达意等缺陷;而书面语言全靠文字本身去表达,因此必须准确、清晰,才能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借助优秀的作品,提升“眼力”。这里的“眼力“,指的是见识,是洞察,是思想的质地和精神的风骨。如果没有这样的“眼力”,不管仓库里有怎样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调用出来也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
未经训练的思维,如同肉眼一样,能抵达的范围也十分有限;而阅读前人先哲的文章,就是提供了读者与作者相遇的机会,让读者好像有了显微镜或望远镜,原先肉眼看不到的“看见”了,原先看不清的也会看清。
《百家饭》作者:汪涛
叙事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就像瑜伽中的呼吸、武术中的站桩一样。
叙事安排讲究起承转合,让我们看看“百家饭”一文中的叙事技巧。
起:作者开篇讲了一件什么事?——爬树挂枝
承:接下来讲了一件什么事?——掉进粪坑。
“起”和“承”讲的这两件事之间要有联系。
转:怎样解决“掉进粪坑”的问题?——吃百家饭。
好的“转”应该给读者带来意外和惊喜。
合:好的结尾往往是这样的,故事结束了,但带给读者的思考还没有结束。
【故事内容】
文章从“我”小时候的顽皮落笔,列举 了爬树挂枝一事,接着发生了掉入粪坑这种极少发生的事情,引出后面用吃“百家饭”的方法给掉入粪池的“我”除灾驱邪。作者详细叙述了吃百家饭的过程,让人感受到乡情的可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