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陪女儿一起吃饭,她很神气的说:妈妈,你知道你和别的妈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有个妈妈不是懂王太棒了。
女儿说,他们同学特别讨厌自己的家长,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没读过高中,没上过大学,还整天一副我是学霸的样子,给孩子指导学习。自己和家人都处的关系乱七八糟,家里鸡飞狗跳 ,和同事经常冷战,还告诉孩子为人处世的方式。总之,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吃喝拉撒,没有他们不给指导和建议的地方。当她说道她问我题,我说回学校问老师去,回到家我们两个人就是亲子关系,不要关系复杂化,她的小伙伴都呆了。好期待,自己家也能发一个这样的妈妈。
我很喜欢做减法,既然有人传道授业解惑了,我就负责衣食住行就好了,如果我的言传身教都没有用的话,说教更没有用。首先,我们没办法保证自己说的和老师说的一样。有时候,只有一个声音孩子会更明确自己该怎么做。智子疑邻的故事我们都熟悉,我们更信任自己熟悉亲近的人这是天性。所以孩子很容易被我们带跑偏了。有时候家长以为自己给孩子的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其实通往失败也是捷径最快。几次证明家长的指导错了,他们就再一不会听你的话了。前几天,我一个同事被孩子的家长在群里喊话,不要教你孩子,我教的很好。你以为教的简便方法,却干扰了他现在知识的学习。第二,我认为真正成功的人,往往会出现在两种人身上,一种是家里有专家型的高人指导,他们起点高,走的是快车道会成功。还有一类人就是没有资源,唯一前进的助力就是自己的一腔孤勇,没有路,自己凭借意志力走出了一条路,这种人总是出其不意,乱拳打死老师傅,也会成功。我这样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人,很难把她拔到一个难以期冀的高度。我自己还是个三流大学毕业的人,说明我当时的人学习方法技巧、智商和刻苦度都不比她好,我哪有资格教她?现在,她就是师傅领进门,然后没有外力凭借,然后学会了自己反复摸索前进。她明白自己的方法匹配不上自己现在的知识了,她就寻找适合自己的办法,结果跌跌撞撞还居然各科都大幅度提高了。其实精英从来都不是老师培养的。更不是普通懂王能指导的。第三,她身边有很多很优秀的人,同学中将来有考清北的,有考C9的,他们的方法技巧一定是更适合她们这个时代学习的。就如同女儿昨天说——我发现经常换同桌挺好的,(前几天,她还说不想换位,喜欢之前的同桌,学习合拍),进入高中之后的四个同桌给她带来很大的帮助,一个是绝对的学霸,是学习方法和讲题的单方面碾压,第二同桌是大部分时候碾压,偶尔探讨,第三个同桌是和她一起思考,共同分析。在这三个人身上她不仅观察到了学习方法,还有他们与人相处的技巧。看到了大男子主义和暖男,看到了疾风骤雨和和风细雨。还有一个同桌教会了她如何做一个说话熨烫的人,甚至润物无声的试图让她变成一个温婉的女子,因为对方是一个极为细致和文雅的人。
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静心宁气的修行。一个一张白纸的孩子,比被家长涂鸦过的孩子,更愿意观察世界,吸收别人的技巧。(但在此之前必须要他有正确的三观,反正盲目的拿来主义更可怕。)好画需留白,人生亦如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都在走最漫长的路,高铁上看到的风景总不如自己亲自得到的好。很多家长都认为我这不是提前帮他磨刀吗?但是他们却忘了,只有自己磨出来的刀,才知道如何发力更是顺势而为,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是对的。但想到人之过在于“好为人师”,一切也就好理解了。
懂王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想起来《粜米》里七斤老太的抱怨,“一代不如一代。”有个不是懂王的妈妈太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