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四:学问思辨的根本是什么

《传习录》四:学问思辨的根本是什么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6-29 22:02 被阅读0次

《传习录》四:学问思辨的根本是什么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凊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中庸》概括人求学问的五个关键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王阳明的追随者、监察御史郑朝朔看来,“学问思辨”是人向事物上求“天理”的方法。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天理无须向外,只需向内心去求就好。向内心求的过程,其实就是“去人欲,存天理”的过程。因此,“学问思辨”作为人向本心求天理时,抵达“纯乎天理之极”境界的精一功夫,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黄金的提纯技术一样,是高纯度黄金的来源保障。就像提纯技术有多么高超,也无法在没有黄金的情况下提炼出高纯度黄金一样。“学问思辨”这些“精一”功夫,不能在心外之物上求得“天理”。

“心即理”,所以,“学问思辨”这些“精一”功夫的根本在“心”,在正心功夫——“去人欲,存天理”。

郑朝朔提出,奉事父母时,冬温、夏清的程度如何做到适当,侍奉、赡养的做法如何作到适度,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情境中向事物上求的。

王阳明指出,“温凊之节”“奉养之宜”是“事亲”的枝叶细节,这些枝叶细节,一两天便可以讲得明白。完全用不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功夫。倒是“温凊”“奉养”之心达到“此心纯乎天理之极”的程度,也就是“去人欲,存天理”到纯粹的程度,是需要下一些精一的功夫的。

一句话,不是在枝叶细节上下“精一”的功夫,而是在“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上下“精一”的功夫。倘若没有“学问思辨”的精一功夫,即便是圣人,即便是有好的发心,也可能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反过来讲,倘若丢掉“此心”这个根本,专在“温凊之节”“奉养之宜”这些枝叶细节上下功夫。便是忘本,是断难实现“精一”的。《尚书·大禹谟》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试想,本心不存时,何来真诚,何来真诚的惟精惟一?

舞台上的戏子,扮演的惟妙惟肖,“温凊之节”“奉养之宜”的功夫饰演的十分了得,具体仪节也是得当的。但他们一定就是事亲的“至善”者吗?

民间讲“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倘若不把孝心作为评价的根本,贫家子孙岂不都是成了不孝子?反过来讲,“温凊之节”“奉养之宜”研究的在通透,落实的再漂亮,内心里没有“纯乎天理之极”的孝心在,充其量就是个戏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到底如何抵达“至善”之境呢?

王阳明讲的很明白,无须向心外求,因为“心即理”。抓住了“去人欲,存天理”这个正心根本,再去下“学问思辨”的精一功夫,“至善”之境自然抵达。

“心即理”,所以,学问思辨的根本在“正心”——去人欲,存天理。

孟子当初讲“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既然人人有之,便无须再向外求。

相关文章

  • 传习录

    【2020.9.25 周五 】 Day 145 *学习内容:《传习录~137》 主旨: 学问思辨行乃一而已 【精华...

  • “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与“学问思辨”

    《传习录》(四),这一节郑朝朔问的问题和徐爱上一节的问题相同,不同的是朝朔认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学问思辨,而阳明先...

  • 学问思辨

    为什么要提问?因为心中有疑惑,什么是疑惑?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而不那样?我直觉里有更简便的方法,为什么必须按书本的去做...

  • 大学根本的学问是什么

    现在大学越来越多了,普通高校扩展也越来越多。其实最大的大学就是社会就是整个人生。 人生最大的学问不是学历有多高,你...

  • 传习录

    【2020.12.3 周四 】 Day 194 *学习内容:《传习录~171-2》 主旨: 学问的核心是开启自己的...

  • 学问思辨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试解之: 博学: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以天地万物为师,一切人事...

  • 《传习录》2陆澄录026:修养的“出发点”与“目的”1

    《传习录》2陆澄录026:学问修养的“出发点”、“根本动力”与“目的” 本节王阳明解释了“惟精”与“惟一”的关系,...

  • 气拘物蔽

    《传习录》中王阳明有一段话:“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

  • 心上提履(日更第391天2022-03-08周二)

    凡谓之“行”者,只是着实去做这件事。若着实做学问思辨的功夫,则学问思辨亦便是行矣。 学是学做这件事,问是问做这件事...

  • 对联诗词:《行》

    《行》 一门学问思辨行。 五道仁义礼智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四:学问思辨的根本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hz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