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溪山琴况》一曰澹

6《溪山琴况》一曰澹

作者: 番茄打卡 | 来源:发表于2021-05-27 08:02 被阅读0次

一曰澹(原文)

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皓月疏风,翛翛(xiāo)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澹“。舍艳而相遇于澹者,世之高人韵士也。而澹因未易言也。祛(qū)邪而存正,黜(chù)俗而归雅,舍媚而还淳,不着意于澹,而澹之妙自臻(zhēn)。

夫琴之元音,本自澹也。制之为操,其文情冲乎澹也。吾调之以澹,合乎古人,不必谐于众也。每山居深静,林木扶苏,清风入弦,绝去炎嚣,虚徐其韵,所以皆至音,所得皆真趣。不禁怡然吟赏,喟(kuì)然云:”吾爱此情,不絿(qiú)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之风而竹之雨,涧之滴面波之涛也。有寤寐(wù mèi)于澹之中而已矣!“

一曰澹(译文)

弦索在社会上很流行,它的声音相当华丽动听。但唯有琴这种乐器,却需要焚香静对,不适合进入歌舞声中演奏;琴作为音乐,也有一种孤高寂寥之致,不宜与丝竹为伍。琴声就像清泉白石、皓月疏风那样悠然自在,能够使听琴的人神游思举于玄妙之境,追求感官娱乐的念头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叫做”澹“。舍弃华丽而在”澹“中得趣的人,是世间的高人雅士。但是”澹“实在是不容易说清楚。祛除淫佚而保留正声,排斥俗响而复归雅韵,舍弃繁媚而回到淳朴,不刻意去追求”澹“,而”澹“的妙处自然就会表现出来。

琴的音色本来就是”澹“的。制成琴曲,其曲调中的情致就更加”澹“了。我用”澹“的格调来演奏,便能与古人相合,而不一定要迎合世人的口味。每每在山居深静之时,身处于繁茂的林木之间,感受清风在弦间拂过,扫尽一切喧嚣,让声韵虚柔从容地从指下流出,出来的都是至美的音调,所得的都是真妙意趣。我不禁愉快地吟味赏玩,感叹道:“我喜爱这不急躁也无争竞的情趣,我喜爱这如冰雪一般纯净况味,我也喜爱这样的响声——这样的响声就像是松风竹雨,涧滴波涛一样。真想日夜沉浸在“澹”中探求玩味啊!“

相关文章

  • 6《溪山琴况》一曰澹

    一曰澹(原文) 弦索之行于世也,其声艳而可悦也。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

  • 《溪山琴况》和之情释

    《溪山琴况》和之情释 《溪山琴况》简介 《溪山琴况》作于崇祯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所谓“琴况”,即琴之状况、意...

  • 《溪山琴况》

    《溪山琴况》 —— 徐上瀛 明末清初琴家 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简介 《溪山琴况》作于崇祯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

  • 溪山琴况 一曰润

    【明】徐上瀛著。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 二...

  • 溪山琴况 一曰圆

    【明】徐上瀛著。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 二...

  • 溪山琴况 一曰洁

    【明】徐上瀛著。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 二...

  • 《溪山琴况》一曰远

    【明】徐上瀛著。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 二...

  • 《溪山琴况》一曰古

    【明】徐上瀛著。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 二...

  • 《溪山琴况》一曰恬

    【明】徐上瀛著。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 二...

  • 《溪山琴况》一曰静

    【明】徐上瀛著。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 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溪山琴况》一曰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ik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