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很经典,之所以想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最近的一些经历,让我意识到“思维的降维打击”是多么致命。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祖祖辈辈无穷尽也,则王屋山、太行山皆可移。但现实是什么呢?——穷则思变。当我们意识到“资源的稀缺性”时,往往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无穷潜力。
我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必须去升级思维模式,不可以再无效努力的?
也许是创业时,意识到与其巨大的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程,不如去合作和引进课程,在市场上已经被认可的课程上直接升级——机会稀缺。
也许是带领团队人数升级,事务繁多,发现不可能事必躬亲,虽然自己做事更简单,但教会他人做事更重要,于是开始放权和激励、把握大方向——精力稀缺。
也许是有了孩子,时间不再只是自己的时间,你意识到世界上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有比自己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于是只能碎片化利用时间,随时随地思考,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时间稀缺。
也许是意识到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最优的选择,就要给他们提供足够多的可选择的机会、能力、财富,于是开始努力赚钱,让自己和孩子做出选择时,金钱不会成为首要的限制因素——财富稀缺。
也许是意识到30岁之后,连续熬夜几天,身体就吃不消,必须运动,必须养生,必须极简主义,于是去跑步,去喝牛奶,去精简事务——健康稀缺。
…………
现实虽然很扎心,但不得不承认,多数的创新和认知升级,都是意识到“资源的稀缺性”,所以选择了做对未来重要的事情。
有人提早认识到这种“稀缺性”,所以目标就会更加明确,不被纷繁复杂的事务诱惑,能看得到大局,能在战略上更加勤奋,战术上更加巧妙。
我以前认为自己一个985的高材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是因为不够努力,只要再向下扎根就好了,一定可以“厚积薄发”的。
当资源逐渐稀缺,才意识到,以前多了很多“虚假努力”。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要说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其实是学习,或者说学习学科知识,但对于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如何变现,其实思考得是很少的。
一个勇于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人,会把所学的知识、见闻随时整合思考,马上看到机会,看到本质,更容易豁达成功。
………………………………
今天先聊这么多,后期一条条慢慢整理。摘录一些书中金句,勉励自己:
你有没有被逼到命运的墙角?有没有试过触碰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底线?那请记得问自己:如果我失败了,新来了一个家伙/新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办?
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一个不会犯错误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驯化你成为安全感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