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知道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的那些信息。分辨知识就很容易了,无非问自己两个问题:
1.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那些决策会因此改变?
2.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那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这样来看,我们每天接触到得很多信息都不能称之为知识,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更高级,更有价值,如英语、逻辑学、编程…这样的话,定义知识就得具有三个因素:有用、长期、繁殖能力。因为短期有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有用,短期没用的东西,不见得短期没用,所以这也告诉我们得“活在未来”,那面对当下的诱惑与享受就得理智的拒绝,比如当下对我的诱惑就是电视剧,如果长时间的去看电视剧必然会消耗我的注意力和时间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但基于实际在休息时间还是会看一集两集,因为一直学习也是不现实的,一时间的“打鸡血”只会让自己没过多久就精疲力尽,一切都要基于自身的状况来计划安排,盲目比较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当你认定了它就是知识了后,不管它有多么枯燥多么无趣,你都要想尽办法去学习它,因为你要相信某一天它会带来serendipity。知识本身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有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它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面对你习的东西,多问自己还能把它用到什么地方,就比如我们现在学习的专业课程,我觉得我以后不会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会计财务类知识在以后都是基础的、必备知识。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融会贯通”,所谓融汇贯通,其实无非就是两个原本貌似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意外的联系”,而后竟然发现哪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令人震惊的地步,但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是机会)。于是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最终肯定有个天然的回报:融汇贯通,一旦融汇贯通效果出现了吗就说明另外一个天大的好事儿同时出现了:体系化自动形成。
最后分享一位笑友在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中读到的一句话:
Acquire worldly wisdom and adjust your behavior accordingly. If your new behavior gives you a little temporary unpopularity with your peer group…then to hell with them.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获得普世智慧,并以此规范你的行为。如果你的新行为让你暂时看起来跟你的同辈人不一样从而导致你不受欢迎……那么,做你自己,不要管别人。(实际上直译的话应该这样译:那么,去他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