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日凌晨,朋友圈被一条“男子殴打哈士奇”的视频刷屏
具体原因未得到官方回应,
但从视频里可以看到,
该男子殴打狗狗的方式和力度极其残忍!
▲事发广州
▼男子对哈士奇实施“十八般武艺”
事发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网络上传言称:“该男子与女友分手”所导致的这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也有传言该男子就职于一家宠物诊所,之后被该诊所开除。
(传言来源网络,真伪无从考究)
当事人选择在公共场所施虐,是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公然示威和挑战,
上升到社会事件的程度引起关注,更像是有意为之,而非偶然。
这件事毋庸置疑引起了公愤,后续也报道了很多不理性的群众直接人肉施虐者。
虐狗绝不是孤立事件,虐待行为也绝不仅仅折射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如果从心理层面来分析,虐待动物的人存在着强烈的反社会人格的倾向。
以上聊天截图来自一个反狗反养狗人士的QQ群,该群的主旨就是仇视狗和狗主人。
反狗人士的普遍说法即是认为
宠主对宠物的爱是一种不理智,甚至可以说是奴性的影射。可是那些连对任何事物没有恻隐之心的人,怎么会懂得,宠主对宠物的爱,不是盲目,不是谁高谁一等的畸形感情,而是彼此相依相伴的真挚。
把柔软展示给你并不是给你用来伤害的,
就像小狗展露给你它的肚皮不是为了让你一拳打下去的。
虐猫虐狗虐人虐自己,何其可悲虐狗虐猫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承受压力过大,无意间发现虐待动物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偶然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另外一种就是个人承受了暴力或者冷暴力,不能够对施暴人进行反击,所以选择对弱于自己的生命下手,除了虐待动物,还有人虐待儿童和老弱病残,都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外界的指责并不会激发他们的内疚,反而是获得一种异样的兴奋,指责声越大,他们越兴奋。借助这样一种方式来疏解自己的心结,并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在兴奋之后是更深的失落和痛苦,当虐待行为不再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大众忽略自己的言行,他们会陷入更痛苦的境地。如果在偶然中,发现其他的可替代方式,则会开始新一轮的自我沉陷。
虐待无法反抗的动物,暴露的是施虐者的脆弱不是所有的攻击和破坏都源于强大,内心的脆弱和自卑也会导致非理性的身体暴力。
选择比自己弱小的群体施虐,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安全、最可能成功的。虐童、虐待动物,本质上都一样,选择更为弱小的残害对象,证明自己的强大和控制力。
有人在网络上付费看虐猫视频,生活中也不乏对围观虐待动物兴致盎然。柴静记录过她收到的DV录像。
“在河南,斗狗。现场全是人,老人蹲在那儿咬着烟卷,悠然说笑,小孩子嗑着瓜子跑来跑去找最好的角度,女人们抱着脸蛋红扑扑的婴儿,嬉笑着站在一边。斗狗场上的男人跪在地上,对咬在一起、身上全是血迹的狗吼叫:“杀!杀!”他们眼睛通红,嘴角能看到挂下来的白线。赢了的人,可以拿三十块钱。”
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10年前就有这样残暴的行为在上演,10年后,都说社会更文明,但你看,它依然轰轰烈烈、沸沸扬扬。
论及虐狗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人们说这是坏人在作恶;而当事人为何会虐狗?答案整齐划一,他是没人性的变态。
爱护动物,像尊重任何生命个体一样去尊重它的存在,是一种常态。将我们可容忍的范围再扩大一些,冷漠或者无视,已经是我们尚能接受的态度的极限。但虐狗,已经是极致的反常态,不但与社会规范相悖,更与人性之善背道而驰。
请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
施暴在外物身上
每每谈论虐待动物的问题时,涉及到施暴者本身,总会用各种借口为其开脱,“精神压力大”,“一时的情绪发泄”等原因,小pet认为这是没有说服力的,这种掩人耳目却不寻求正确解决方式的语言,不过都是空话。
唯有面对所有的压力以及过去的不良经历,才有接纳的可能,才可以走出这样的漩涡。只是绝大部分人缺少安全感,总是将问题的过错归结于外,所有也就不能做到自省。
我们公众号见~:Pet闹哪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