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了个早回放了第二期的朗读者。主题词想念。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母亲。我该感谢他们的太多,想念这种情绪也是因为他们才得以补充进我的生命里。本来只想放在心里的情绪因为这一期的节目被无限放大了。我记忆里跟父亲母亲是有些时差的,因为他们工作忙而家又不在工作单位附近,我零零星星能拾起来的想念便是隔三差五的家庭聚会。母亲不是一个会烧菜的妈妈,父亲却烧得一手好菜。年幼不懂事的我只要是母亲做饭,我就假装扒上几口饭,然后趁她不注意,赶紧把碗里的剩菜剩饭倒进狗盆里。父亲注意过几次,却也没发大脾气,只是不紧不慢的背着母亲的面对我说:“吃不下就不要盛那么多饭,何必呢?你实在觉得难吃,以后你就自己学着做饭!”我而今回想起来,父亲其实是家里的舵手!所以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家庭团聚,还是母亲分担了大部分的厨房工作,我和姐姐父亲都认认真真吃完每一道菜。我有时候觉得母亲是幸福的,父亲带着我们朝着她想要前行的地方驶去。今天是母亲节,少不了要提妈妈的。我青春期特别叛逆,妈妈实在拿我没办法了,就隔三差五的给我往学校寄信。当时只觉得稀松平常,语言老套,劝我努力刻苦只会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唯一的亮点就是妈妈写得一手好字。那些信我还留着,要不是这一期朗读者里袁泉和妈妈的书信,我是想不起来的。我不知道在青春期给了妈妈多少的无助,我甚至不敢去想。我现在是没办法开始回忆往事的,一来因为并不想显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开始回忆往事的人。二来对于亲情,我常常觉得这个话题很难以起笔,我的父亲母亲就像我心里两颗沉甸甸的种子,长在我的心头根处。总觉得怎样写都不对。好在每一年的特殊日子给了我这样语无伦次的机会!我是一个特别注重仪式感的人,我尽量学习我的母亲在我特别让她无助的日子里,仍然保持的那一点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我也不知道她写给我的信里流下多少眼泪。昨天在从大理回来昆明的动车上,翻看以前的微博,妈妈在我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总是给我发很多短信。6年过去,我才明白她的心。这是我从小与父母交流的方式。隐晦而避免冲突。爸爸酗酒,留给我一些阴影。我性格之所以长成今天这个样子,更多的原因植根于我的爸爸。我不懂我的爸爸,甚至可以说,曾经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埋怨过他。而当我开始明白他的时候,也是他面临死亡最接近的一次。我想他是真的孤独吧。每每想到他年迈后的无力与孤独,我很想抱抱他。越长大,越能走进他们,爸爸妈妈总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把我的眼泪从心底戳出。可是我再也不能把眼泪哭诉给他们,我尝试了巨大的孤独--面对濒死的恐惧和承认他们老去而我不得不流回心底的眼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