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就越会发现自己的平凡和渺小,面对很多事情的无力感和羞愧感更是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痛,稍不小心,就会触碰到,揪心的疼。
从小到大,我没有过叛逆期,甚至连叛逆的事都没做过。这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而我更认为这像是一个魔鬼,越是没有经历就越感好奇。这是一种背叛,背叛那种循规蹈矩,面对平淡无味的生活的喧嚣,背叛是能想得到的罪过中最为可恨的一种,越是邪恶就越有种魔力去吸引着你。然而背叛也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进入未知,人天生有对未知的好奇和恐惧。
人天生带有攻击性,在我们刚出生和妈妈处在一元世界的时候,我们的要求会得到母亲全部的满足,我们觉得世界是好的。而当我们几岁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的很多要求并不能得到全部的满足,我们会发出我很生气我不想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当母亲接纳了这种行为并为之安抚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行为是错的,但是它是被接纳的,证明我们还是好的。而当我们表现攻击性,不被母亲接纳而反弹回自身的时候,那种伤害是巨大的,他就像一个刚出生的的魔鬼,随着我们的攻击性不断反弹回我们的自身而得到滋养不断长大,最后左右我们的意志,控制我们的行为。抑郁症,狂躁症,精神病等等大多都是由我们的攻击性无法释放反向攻击了我们自身导致的结果。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把攻击性隐藏起来,因为只要我做出攻击性,母亲就会让我明白这么做是错的,会让我失去一些东西,甚至是母爱,所以很小我就明白了这一点,小心翼翼的维护着我内心的魔鬼不让它放大去引起一场我生怕触碰的情感战争。这使得长大之后的我变得更加的软弱和自卑。越是压抑得不到的释放的攻击性越是魔力更强。很多时候我都在和它做对抗,多数时候我是失败的,这反而滋长了它的气焰变得更大张狂。但少数的成功经验可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当自身的攻击性得到释放并被接纳,这以后的类似行为就不会被伤害到,因为那部分的攻击性已经被化解掉,内心会感到温暖和自由。举个例子:当你和一个朋友吵架,他说的一句话你很生气很不认同,你把心里所想回复了出去,你们之间因为都表达了内心真实想法而使矛盾得到了化解,化敌为友,感情也比以前更好了,这就是表达了攻击性而被接纳。而当你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心里生气责怪他的时候,你的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和接受,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即使很小的一件事离当时已经过去十年二十年你还是会记得,想起来的时候还是感觉心口发闷,喘不过气来,感觉受到了伤害。就这就是攻击性没有得到释放转而向内伤害到了自己。
攻击性是种负能量,但同时也是一种正能力,关键在于如何转化。人是没有完美的,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时候,都有人性的脆弱在里面,只是有的人更懂得怎样呵护这份脆弱。有一句话说:“即有能力爱别人,又有能力做自己。”当我们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无法与自己内心的魔鬼共处时,我们就无法转化攻击性,而使自身受到伤害。而当我们勇敢的接受自己身体里的一切,明白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他都是你身体里的一部分,缺少任何一个你都是不完整的,你也不可能剔除掉任何一个,越是抵触哪些,哪些越会魔性更强。我们才会懂得如何去拥抱自己不好的一面转化能量从而变成更好的自己。
每一次的自我剖析都是一次撕心裂肺血淋淋的场景,但是当它长出新皮之后又将会是崭新的开始。那是一种新的重生正如破茧成蝶的苦痛,坚韧而有力量。在前几天看到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那个从小潜伏在身体里的魔鬼,它惊恐地看着我,惊讶于我是如何发现了它,它在为之前的恶作剧沾沾自喜的同时透出隐隐的孤独和哀伤;看到我的那一刻它是兴奋的尽管它极力隐藏我还是察觉到了那份像是恋人久别重逢的欢喜。它张牙舞爪邪恶的张开獠牙大口似要将我吞沫,但眼神里却流露着希望和期待的光芒······
分享一段《武志红心理学课》里鲁米的诗: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
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
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观念、言语,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
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