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实在是她真正就是那群芳竞秀的词苑中盛开的一只女儿花。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婚后李清照同赵明诚互相鼓励,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赵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在极度思念之下,她写下《醉花阴》,以此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传说李清照把词《醉花阴》寄给赵明诚,赵接到信后,十分叹赏,想尽办法要胜过妻子。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词五十阕。然后他将《醉花阴》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品评。友人品味再三,说只有三句写得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友人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正是李清照写的。自此以后,赵明诚便对妻子甘拜下风。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看看这首词《醉花阴》,你也品一下,看那句写得最好?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眼看着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只烦恼白天太长。又到了重阳佳节,枕着王枕,睡在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全身。
词开头写女主人公清早起床发现天气阴沉,于是坐在金兽炉前,看着瑞脑香慢慢焚烧,借以消磨漫长的白昼,流露出女主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情和相思之苦。这里写“愁”的手法是“移情于景”:以“薄雾浓云”的阴沉天气衬托愁闷难熬的心情;“瑞脑销金兽”更是刻画出女主人公无事可做,独自望着香炉出神的百无聊赖的神态。这阕中的“佳节又重阳”的“又”字道出女主的一声惊叹,这表明,赵明诚出门已超过一年。同时,“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充满了寂寞、愁苦之感。“半夜凉初透”的“凉”,不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词中女主人公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
所以,上阕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两方面写词中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含蓄地抒发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说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这里我们看到,佳节依旧,却物是人非,“酒”和“黄昏” 都暗含了词中女主人公的愁绪。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曳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意境。所以历来这三句都是人们传颂的佳句。想来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喻人。那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态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更是令人遐想,撩人情思。这三句给人感觉十分新巧,不仅在结构上呼应上阕的“重阳”佳节,意味无穷,而且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其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廖、深秋怀人的境界。
所以,下阕写女主为了排遣相思之苦,打发无聊时光,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结果却是不但酒不能解愁,而且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菊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反而更增添了内心的愁苦。
综观整首词,审美感受极佳。
首先,物我相融意境美。本词中,由于词人满怀愁绪,因而,笔下景物都着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从“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到“玉枕纱厨”和帘外菊花,都因词人的心绪而显现出凄冷、悲凉的特点。尤其是词人以菊花的清瘦喻指相思之人的憔悴,满含佳节到来而亲人不归的孤独和寂寞情绪,物与我相交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其次,因为艺术手法运用恰当,而使整首词字字相思情。比喻、双关自不用说,词人通篇使用的衬托手法,不着痕迹又恰到好处。上阙中,“薄雾浓云”,用环境的凄冷衬托词中女主内心的凄凉。“瑞脑销金兽”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漫长,而且也写出了女主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玉枕纱厨”等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相结合,写出了透入肌肤的秋寒,更暗示了词中女主的心境。如此深秋的气候、物态、人情都已宛然在目。下阙的“酒”“西风”也都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总之,这首词感情充沛、真挚,作者敢于正面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李清照把闺怨词写得个性、主观、唯美、纯情!真是怎一个好字了得!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你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