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刚启程(2019.1.18日作)

我们刚启程(2019.1.18日作)

作者: Sally_1223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23:34 被阅读0次

子茉是我的小棉袄,2018.12.23刚满两周岁,人小鬼大,常妙语连珠。开怀笑起来时,眼睛咪成一条线,露出一口小白牙,肉嘟嘟的双下巴衬托出一副婴儿肥的轮廓,只一眼,就能让进门前还愁肠百结的你瞬间陌上花开。

我一直笃信环境的感染力。常接触的环境能够塑造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所以,从初决定启蒙子茉英语时,我就无形或有形地为她设置了可听可说可读可看的种种“辐射源”,比如,播放英文儿歌和英文音频,点读笔点读,陪读英文绘本,指物教授,以及偶尔的亲自表达(这方面力度还不足)。从她刚出生时,这几种方式穿插进行,互为增补。到她一岁两三个月时,效果开始探出头来,传递着“此路可通”的讯息。

如今,她经常抱着她的玩具兔偶,叫着bunny;对于教过的日常动物或事物的英语名称,基本能够做到对答如流;点读或阅读时看到有趣的画面,她会满面春风,或者自己读出来(已经熟读或记忆的),或者跟着点读笔抑扬顿挫地学舌;(而一岁刚接触点读笔时,更多是被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所“蛊惑”,挥着小胳膊兴致高昂。)几本纸板英文绘本的内容,她已经熟记,能够补充出我刻意停下来留给她接续的部分词语,也能够看一眼封面就道出书名。在点读时碰到一个词或词组或句子,会联想到其他绘本上的内容,一板一眼娓娓道来。

比如:听到a bus,她说:the wheels on the bus go round and round;看到地铁呼啸而来,她说:Choo choo choo, off we go;我说birthday,她说birthday party;看到sheep,她说,sheep in a jeep;看到rhino穿着裙子,她说,new dresses,等。

常听的英文儿歌也可以唱,撇去唱歌技巧不谈,基本的五音都在,”不离不弃”。如:Happy birthday to you; Rain rain go away; Mary had a little lamb;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Jingle bells; Apple round, apple red; ABCDEFG; Five little ducks;DoReMi等。

随着阅读重复性以及拓展性的增加,小姑娘逐渐萌生出这样一种意识,英语只是她读过的绘本里的一种语言而已,而不是刻意而为之、诘屈聱牙、不得不学的火星语。

这条路无疑是通的,然而,我们只是刚启程,抵达遥遥那端,仍需坚持,付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砥砺前行。

理论篇(此处有引用)

谈到英语启蒙的行为以及方法,有必要深挖一下英语教育方法的理论根源以及实践操作。

无论是对于成年人还是一岁孩子,都必须结合学习对象的认知特点、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及个人兴趣特点,最终摸索出一套把孩子送到自主学习之路的方法。

这是我的师姐——一位英文绘本启蒙专家,在她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

不知何时起,送孩子上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成了一种风尚,家长个个铆足了劲儿进行培训名目的角逐。好像是为了应付任务,又好像是唯恐落下任何一个名目孩子便会“营养不良”。于是,培训机构便迎合家长求速成、求立竿见影的口味,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各色课程,“寓教于乐”是培训机构打的招牌,孩子“吃”的忘乎所以,涕泗横流,但一堂课下来,无非学到几个单词,几个句型。这个培训套路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你好我好大家好”。我曾经带着子茉体验过一场幼儿英语培训课,外教播放视频,教大家拍手唱歌,奖赏stickers等,可以说完全契合孩童爱玩的天性,投其所好。娃儿全程嗨翻天,又蹦又跳不停脚。也许对于活泼性以及社交度的塑造会有所帮助,但若论教授的深度,还不及我拿出专属的半小时陪读英文绘本来得猛烈。

说得通俗一点,培训机构都是急功近利的,可以让家长错觉钱没有白花,孩子学了几个句子,几个单词,几个词组,能短期甚至迅速看到成果。

殊不知,启蒙和小学阶段每周数次辛苦往返各种培训机构而辛苦学来的几句微不足道的日常用语远远不能起到与中学阶段高强度学业任务的衔接作用。

那应该怎么办呢?

沉默期(silent period)

有个问题,也许可以对以上疑虑拨云见日:为什么每个人使用自己的母语的时候可以做到完全不经大脑深加工就可以脱口而出?学习母语的经验可否用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

除了开篇提到的环境浸泡之外,母语和第二语言习得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有一个相当长的只听不说的“语言沉默期(silent period)“和通过阅读获得更深更广的语言词汇积累的过程。而对于二语习得者,家长们才经不起这么漫长的”沉默期“等待。

“沉默期“这个概念源于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其内涵大致是说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总是会经历一年左右只听不说、之后才开始慢慢输出的过程。这个只听不说的时期便被称“沉默期”。也就是说,他们通过不断输入和加强自己可理解的阶段信息来巩固自己的语言能力,只有他们觉得自己准备好了,才开始慢慢输出。想想自己的孩子,莫不是一岁左右或之后才开始慢慢输出自己的母语。

那么,沉默期适用于二语习得的孩子吗?答案是绝对的。对于二语习得者,如果其目的是为了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而不是将其沦为应试的工具,必须最大程度地借鉴母语习得方式,遵循语言学习的普适性规律。

每一个妈妈都是自己宝贝从牙牙学语到流利表达母语的亲自见证者,几乎所有的妈妈都能对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母语中的一年多沉默期表示无限宽容,为什么对同样需要大量量化积累才能自然输出的英语就那么急功近利呢?

学习—习得假说(learning-acquisition hypothesis)

简单地说,了解了沉默期特征的父母,就应该学会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语言积累,知道他们准备好“爆发”的那一天,就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不过要想成功,光靠等待和盲目的积累还是不足的。

如何在孩子的不同阶段给予他们最恰当的输入资料,以助力父母和小小的孩子们在无压力状态下收获最好的成绩呢?

请注意,之所以没有使用“学习”而是“输入”二字,是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与常规压力学习模式完全不同的体验。

在了解输入假说以前,非常有必要知道Krashen的另一个假说,也是他的所有假说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学习—习得假说(learning-acquisition hypothesis)。在他看来,学习和习得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获得语言的方式不同,而是否有意识地去掌握一门语言,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简言之,儿童的语言获得模式主要是通过下意识的过程(subconscious process)获取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吸取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材料,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不是以学习该语言为动机,而是以现实的交流为直接目的,这个下意识的语言获取过程就叫做习得(acquisition)过程。

反之,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词汇、语法、句型等的教学方式获得语言知识的模式则被叫做学习(learning)过程。

用便于大家理解的话解读,就是说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完全可以靠大量的下意识的输入来学会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拿给儿童的阅读材料中有多少生词,他们是否对某句话的含义有透彻理解,以及他们是否搞懂了某句话中所涉及的语法而纠结,更没有必要在孩子试图表达中所犯的错误而进行纠正,孩子会在逐渐的积累中、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自我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所以,在给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孩子不懂的单词,语法怎么办”,“孩子根本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要翻译吗?”“孩子发音不准确或表达错误该如何纠正”之类的问题,焦虑的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放轻松,不要纠正。尤其是对于纠错这个问题,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和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开口外,几乎不能实现任何纠错的目的。

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既然儿童完全可以在下意识的状态下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实现语言习得,那么我们该如何给孩子安排恰当的输入材料呢?Krashen在他1982年出版的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中将他的二语习得理论五个假说加以详细的阐述,其中一个便是著名的输入假说。根据该假说,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实现语言习得。

那么什么是可理解性输入呢?

作为Krashen五个语言习得假说中重要的假说,其核心观点认为,要实现语言习得,学习者必须持续性接触到恰当的阅读和听力材料,而这些阅读和听力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i+1原则,即每次在为儿童选择阅读和听力材料时,应该选择那些在原有的基础上难度略微递增的材料。同时,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水平的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结构的理解时,才能真正实现习得语言的目的。

Krashen还指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有趣又相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轻语法顺序(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以及足够的输入量(sufficient input)。

用大白话阐释一下,根据该理论主张,我们在为孩子寻找输入材料的时候,应该遵循简单、有趣和阶梯形原则,只有在无压力的环境下,持续性地、阶段性地把这类材料给孩子进行输入,并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最好的习得效果,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的目的是多重的,它是习得语言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父母和孩子联系亲情的纽带。因此,请不要因为还不不配合而施怒于他,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人父母的需要反思自己:我们有没有认真执行每日的亲子阅读计划?陪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做到心平气和、平等对待?对待孩子的反抗,我们是否在积极思考孩子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化解这些亲子危机?

对于学习语言的目的本身而言,亲子共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子茉会坐且有意识的探索周围环境以来,我们就常把她的周围放满生动有趣且画面鲜明的书,任她自由选择并细细翻看(那时只是看热闹)。六七个月时她像模像样翻书的样子,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仿佛那是她一件爱不释手的玩具。她一岁开始用点读笔点读英文绘本,下班回去,即便累成狗想一屁股瘫坐下,我也坚持与她共度10-20分钟的读书时间,一岁出头,专注力只有几分钟,也许她半途飞奔而去,不知所踪,转瞬又折回,我仍旧自己把剩下的时间点读完,她虽然忙于揪扯某只玩偶耳朵,或是翻腾某个箱底,但她的耳朵仍然是在接收信息的。

到一岁七八个月时,我开始睡前陪读。对于一整套点读笔开机、点读流程,她已经熟练于心,甚至有时可以自己专注点读十分钟左右,仿佛我的存在只是空气。有时我则参与,跟着点读笔一起读,强化她的认知。每次把几十本书摊在床上时,我会问她想听哪本呀,她会随性或是有目的地抓起一本,说听这个吧。并且对于我选的书呈现出排斥举动,一把抓走扔开。自主意识崛起,不再听之任之。培生英语约一半的内容,她已经熟练到可以背诵(当然要在她乐意的情况下,她才会奶声奶气地听命)。对于某些带有音效的读音,她会笑得合不拢嘴,一遍遍点读重复,获取声音刺激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章

  • 我们刚启程(2019.1.18日作)

    序 子茉是我的小棉袄,2018.12.23刚满两周岁,人小鬼大,常妙语连珠。开怀笑起来时,眼睛咪成一条线,露出一口...

  • 路刚启程

    入营前 加入行动营,在预备期我遇到了个难题。我的同事辞职了,我跟他已经计划好了今年的计划,就这样因公司的原因被迫辞...

  • 《启程》

    作完这首诗 我就启程 不要为我送行 不要对我吐露虚言 阎王的眼睛 早已令我迷失心田 作完这首诗 我就启程 城市的太...

  • 拼豆手作~启程

    大概是小时候手工欲望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年纪大了总是对手工格外有兴趣; 这次又掉拼豆的坑啦; 从我最爱的美少女战士开...

  • 再次启程(2012年作)

    如此简陋的一张床 我竟睡了那么久 子夜被鬼声惊起 恐惧的眼疲惫地环顾四周 寻找我所坚信的鬼影 是我宝剑的悲鸣 剑光...

  • 我们都已启程

    过了大暑,炫目的阳光在巨大的梧桐树下投下斑斑驳驳的阴影,炙热的温度蒸发着汗水,蝉声、冰淇淋、西瓜一起构成了...

  • 匆匆

    匆匆,太匆匆, 春日的花朵开在秋风中。 刚见了一面,你就已悄然转身, 来不及说再见,我们已经启程。

  • 走过云朝山,走过春天

    作 者: 瞿贻仲 图片: 会长、杰哥、众驴友 29日,周六,8点。我们的大巴准时启程,奔云朝山而去。 全体迈友的心...

  • 印度南部-印囧,被人卖猪仔

    印度南部- Chennai,Tamil Nadu (一) 有过两次,我们觉得这会是一趟“印囧之旅”。第一次是刚启程...

  • 好远游

    良久 旅人方才动身 以夜色作披风 取星辰作明灯 没有行人 没有寒暄 历历万乡 清风为伴. 问啊 一人启程 千缕愁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刚启程(2019.1.18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tj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