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赖辉东《论语史鉴》5·22人一定不能太闲!

赖辉东《论语史鉴》5·22人一定不能太闲!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2-08-06 22:15 被阅读0次

    第22章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陈:即陈国,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期间去过的国家有卫、曹、宋、郑、陈、蔡、楚等诸国。

          孔子还去过杞国、邾国、齐国,但不是周游列国期间去的,他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与:欤的通假字,表感叹、反诘、疑问等的语气词。

    党:黨的简化,本义是不鲜明、色泽黝暗。后延伸指一个有共同利益或者理想的小团体。简化的“党”原指党项族或者党姓。

        黨也指古代一种地方组织,五百户人家为一党,这个意义的字本写作“䣊”

        现在的黨、党统一写作党。

    简:牒也。从竹,閒声,閒是间的异体字,竹间结合表示用竹片间隔编成的用来书写记录事件的物件,也就是书简。

          如《诗·小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意为:难道我不想家?恐有紧急军书。

        另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本称“札”或“牍”,后来也统称为“简”。杜預《春秋序》:“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牘而已。”

        竹简作为书写材料不但制作繁难,而且容字面积小、体积大、分量重。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采用最简略的方式进行文字记录,以避免文件过于沉重。

        久而久之,竹简与“简略”、“简单”的意义便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进而演化出相应的用法。

        要简略地以文字记事,必须对所记内容有所选择,所以“简”字也可表示“选择”。如如选拔任用人才可说成“简拔人才”。

        简也指简要,如《易经》:“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史記·乐书》:“大乐必易,大禮必简。”

        简也有轻慢的意思,如《孟子》:“孟子独不与驩(huān)言,是简驩也!”

        在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中,本文的“简”写作“间”,间与“闲”通用,所以本文的狂简应该是“狂闲”。即“闲得发kuang”

        简也是一中华姓氏。本文的狂简意为志向远大却行事粗略,如孔尚任的《桃花扇·侦戏》:“小子翩翩皆狂简,结党欺名宦,风波动几番。”

    斐:分别文也。形声字,从文,非声。从“文”,表示与文饰、彩饰有关。文非结合,表示五色相错的样子。

        如《易·革》:“君子豹变,其文斐也。”又如《诗经·卫风》:“有斐君子。”

        斐后延伸指文章或者词有文采的样子,如:斐斐成章。

        斐又指卓越、突出,如:成绩斐然。

        斐又可作会意字,非文即穿凿妄作、空洞乏味之意。如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龙门拙句,斐然妄发。”

        又如唐·刘禹锡《秋声赋》序:“吟之斐然,以寄孤愤。”本文的斐然即为此意。

        斐读第一声时,指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通海有分布,《春秋传》:“晋有斐豹”。

    裁:制衣也。从衣从𢦏(zāi),𢦏指“像军阵般排列整齐的田块”。“衣”与“𢦏”结合表示“依照统一样式和尺寸成批剪切衣料”。

          裁的本义指剪切军服布料,也指裁制衣服,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又如唐·韦应物《杂体》:“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裁又延伸指“减除,去掉一部分”,如裁减、裁员等。《易·系辞》:“化而裁之谓之变。”

        裁也指决定、判断、裁度,如《战国策·秦策》:“大王裁其罪。”又如《管子·地形》:“裁大者众之所比也。”《谷梁传·序》:“公羊辨而裁。”

    全文理解为:

          孔子在陈国,他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这些学生们,闲得要发疯了,文章写得空洞无实,不成样子,我真不知道该怎样节制他们了!”

        也许是历代《论语》注家没有看过1973年出土的定州《论语》,所以历代先贤们对本文的注解无一是正确的。

        对于本文的争议主要有:1,“吾党之小子”到底指孔子留守在家乡的弟子还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

        2,“狂简”到底指狂妄自大还是志向高远?3,“斐然”到底是有文采还是穿凿妄作?4,“不知所以裁之”的主语到底是孔子还是他弟子们?

        比如钱穆对本文理解为:先生在陈,叹道:“归去吧!归去吧!吾故乡这批青年人,抱着进取大志,像布匹般,已织得文采斐然,还不知怎样裁剪呀!”

        杨伯峻的解读: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得很,文采又斐然可观,我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

        张燕婴的解读: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的这些学生狂傲不羁,志向高远,文采也已经很具备了,可是还不懂怎样来约束自身。”

        从历史背景来看:1,孔子在陈国待了三年,国君并没有安排孔子一行做官,只把孔子当成一个咨询疑难问题的博学者,孔子一行确实闲得慌。

        2,孔子离开陈国后,并没有立刻回鲁国,所以此时的孔子应该不是在想念鲁国的弟子们。

    人一定不能太闲

        明代思想家洪应明在他的《菜根谭》里曾说道:“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显。”

        忙,是治愈空虚的良药,但不该太忙,闲,是一种福气,但如果太闲,却是一场灾难。

        忙人乐多,闲人愁多,懒人病多,人生就像齿轮,越转越灵活,闲下来反而容易锈迹斑斑。闲置太久甚至就不能再用了。

        人太闲,就易生杂念,胡思乱想,无事生非。太懒惰,就会体弱多病。人一定要让自己有点事情做,精神才不会空虚乏味,身体才不会懈怠无力。

          曾国藩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所以,不要将自己的人生闲置,多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忙碌,生活才会更充实。

        人如果太闲,时间一长就容易成瘾,只愿沉溺于眼前的安逸,被生活扼杀信心和勇气,对未来充满了恐慌和迷茫,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最后只会荒废了自己。

          人如果太闲,还容易生病,曾国藩曾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清代徐荣的《劝民诗》也说:“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人生上半场如果太闲,下半场就会被嫌。

          曾国藩还说:“人生莫惧少时贫。”人只要让自己忙起来,一定会赢得美好的未来。

          有人可能会说,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世称为“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天天吟诗作画,逛青楼酒肆,不是也很闲?

          那是后人虚构的,其实唐伯虎非常刻苦读书,16岁就在县试中考了第一名,他的朋友祝枝山评价说:“四海惊称之。”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少年天才,他25岁时,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但是这些打击并没有把他击倒,他依然刻苦读书。

        29岁时,唐伯虎在乡试中又考了第一名,成为解元,从此唐伯虎名扬四海,在这期间,有个叫徐经的富家子弟带上100两银子作为见面礼,慕名去拜访了唐伯虎,并成了好朋友。

        第二年,唐伯虎与徐经一起进京参加会试,考前徐经带上唐伯虎和一块金条一起去拜访了翰林院学士程敏政,期间一起探讨过可能要考的考题。

        巧的是,后来程敏政竟然被钦点为主考官,而唐伯虎与徐经都考得很好,所以被怀疑程敏政有“卖题”嫌疑。

        两个文弱书生被严刑拷打之后,被迫承认自己有花钱买题,他们不仅被革除举人资格,而且让他们去衙门当衙役。其子孙后代都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后来,唐伯虎被第二任妻子嫌弃,并离他而去,36岁时,唐寅在青楼里认识了患难与共的红颜知己沈九娘,后结为夫妻,靠卖画为生。

          但是,唐伯虎的不幸还没结束,沈九娘早早就病逝了,这令他十分悲痛,常常借酒消愁。这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所以生活十分穷困,常常靠借钱生活,直到凄凉去世。

          和唐伯虎同时代有个叫“秋香”的女画家,也曾师承唐伯虎的老师沈周,而且也是妓女出身,后人把他们的事迹艺术加工成了《唐伯虎点秋香》的戏曲故事。

        有人可能又会说徐霞客不是也很闲?天天游山玩水,不是照样成为了地理学家、文学家、旅行家?

        那时因为他就是徐经的后人,他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依然刻苦学习,并通过“游山玩水”来实现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梦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5·22人一定不能太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wk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