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暖暖的打在车窗内,落在晓晓和毅哥的身上,暖烘烘的,一如他们的满脸的喜悦。
大巴车快速穿行在城际高速上,这是毅哥带晓晓第一次回乡下老家。
当大巴车稳稳的停在乡镇车站时,车门才刚刚打开,毅哥的父亲满脸笑容的迎了上来:“你们这么早到了。晓晓,你们走得很早吧,坐累了吧。”
“没有,没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老父亲已经在城里去过两次,见过面。
70多岁的老父亲,拿着伞,拉着儿子,问长问短,笑溢满了沟壑纵横的脸庞。
“爸,您等很久了吧,走,我们回家吧。”毅哥高兴的一手拥着晓晓,一手拉着父亲,顺着小路,往家的方向前行。
走了一段石板路后,就沿着河边弯弯曲曲、窄窄的泥巴田梗路走。三个人,小心翼翼的走着,生怕一个不小心落到水里。走完一个田梗,又接着另一条田梗,没完没了。
走着走着,时间已经划过了中午。
看样子是快到了,爬上那个坡就应该是了吧,看上面几户人家都已炊烟四起了。
家里的老妈妈应该已经把饭菜都上桌了吧,一定也会有老家那些土鸡土猪肉吧,味道也一定都是原汁原味的吧。想想,脚步都不由的快起来。
是啊,因为晓晓每次回老家就是,母亲一定会在她进门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肉和菜都是农家自已自足的,都是原汁原味的饭菜,是城里没有的味道。所以,每次回家都是愉快的。
不由的,来到一座泥土墙砌的小院前,安安静静,没有炊烟,连人声都没有。老父亲竟微笑的推开门,里面是一个瘦小的老妈妈,正拿着扫帚扫地,抬起头看了一眼招呼了一句:“你们还走得快呢!”继续清扫。没有想象中的热情,连招呼都有点僵硬。
屋里,冷锅冷灶。肚子更是不安分的叫起来。
老父亲,只是站在一旁,局促的只是笑笑,笑里不由得瞟了一眼旁边手足无措的老妈妈。
晓晓,不明所以。
老妈妈收了扫帚又拿起,又像该扫地又像要进厨房,又不安的念叨:“我来煮面嘛。”还是走进冰冷的厨房。
此时,快一点了,早已过了饭点。
“妈,你煮面吗?”毅哥跟老妈妈说。
“嗯嗯,煎蛋面。”老妈妈小声道。
老妈妈,坐到灶前,抓了一把柴火,点了放在灶里,锅还没有热,几个鸡蛋啪啪就迫不及待的顺着锅边流进锅里。
晓晓,又一次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