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8年,第19届巴菲特慈善午餐竞拍的成交价是330万美元。
巴菲特会把拍卖款全部捐赠给旧金山的慈善机构葛莱德基金会,用于帮助当地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巴菲特拍卖午餐做慈善的做法非常有创意,但有一个小小的缺憾,这注定只是少数富豪才能参与的游戏。
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比如让普通人也参与进来,然后获得更多的捐款呢?
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在线慈善筹款平台Omaze用一个巧妙的创意完成了。
Omaze会号召一些明星合作,提供演唱会的VIP门票,或者共进午餐的机会,以此吸引用户进行小额捐款。
捐款的用户可以获得抽奖机会,幸运者获得奖品。
所得款项Omaze 会收取20% 作为平台营运费用、剩下80% 捐赠给非营利组织。
号召人们捐款并不容易,但抽奖就容易多了,以前不愿意捐款的人,因为想获得和明星接触的机会,也更愿意慷慨解囊。
自2012年第一次活动以来, Omaze已经为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内的超过400家慈善机构筹集了超过一亿美元。
Omaze的创意也源于一次慈善午餐拍卖。
Omaze 由两位共同创办人Matt Pohlson 和Ryan Cummins发起。
他们是NBA 传奇球星“魔术强森”的铁杆粉丝,就读斯坦福大学时,两人有幸参加了一场魔术强森的慈善晚餐拍卖。
这次拍卖的规则和巴菲特午餐拍卖一样,出价最高的人可以和魔术强森一起看球并共进晚餐。
两人也参与了出价,但拍卖没多久就超出了学生能负担的价格,他们只好眼睁睁看着别人以1.5万美元拍到这次机会。
这让两人觉得很感慨,一方面他们觉得拍卖所得的慈善款只有1.5万美元确实不多。
另一方面又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同时满足募到的钱更多、普通人也能参与的目标。
于是他们想到了小额捐赠,然后获得抽奖机会这个主意。
这样就极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所有粉丝都有机会参加,不再比拼谁出的钱多,而是比谁的运气好。
因为参与的人多,往往会获得比最高价拍卖更多的捐赠款项。
基于这个创意,两人创办了线上募款平台Omaze。
每位用户最低捐10 美金就能参加抽奖,赢家可以获得与各界名人近距离接触的独家体验。
捐得越多、机会越多,这就像买彩票一样,门槛很低,但如果愿意多买,中奖的机会就大。
创意很重要,但创意只是第一步,如何执行,赢得明星们的认可,取得更好的捐赠效果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这个模式的关键就是明星,只要明星认同平台的理念,愿意参与进来,就能带动粉丝和社会各界的参与。
万事开头难,Omaze最开始很难接触到明星,接触到明星也很难说服明星相信自己。
两位创始人后来把一切归功于“坚持、持续改善,以及一点点的运气。”
他们第一个成功的合作明星是布莱恩·科兰斯顿 (Bryan Cranston)。
他因《绝命毒师》(Breaking Bad) 中的"白老师"一角而被中国观众熟知。
起初科兰斯顿并不相信他们,但架不住他们坚持不懈的说服,他们想方设法,不断向科兰斯顿打包票,保证会尽一切努力确保募款成功。
最终,科兰斯顿被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打动,借助他的高人气,拍卖一举成功,36 小时就涌进上百万美金捐款。
有了第一个成功案例,再找明星合作就容易多了,甚至许多明星会主动找上门来洽谈合作。
Omaze 的最终目标,是每年为非营利组织募到10 亿美金。
根据官方说法,Omaze 模式募得的金额比拍卖形式平均多出20 倍。
如果按这个数字计算,假设巴菲特的午餐拍卖也采取这种方式,2018年330万美元的拍卖款,可能会变成6600万美元。
商业模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对效率的优化,同样的资源,借助不同的商业模式,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Omaze的成功不但为慈善行业提供了效仿和借鉴对象,也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
即使手里有同样的牌,换一种模式打法,可能就会取得好的多的结果。
很多人都会抱怨手里的牌不好,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接受这个事实,想方设法把牌打好。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