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惠帝纪》
某日,一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场春雪过后的油菜花的照片,白色的雪压在金黄的油菜花上,有一种妖冶的美,各路朋友纷纷点赞,艳羡这难得一见的景色,朋友在底下统一回复:“点赞并羡慕的亲们,与‘何不食肉糜’一般无二!”
与何不食肉糜对应的,是饥饿。关于饥饿在电影史上的影响,还有一个词叫“饥饿美学”,不过那都是较为积极的方面。什么是饥饿美学呢?我非科班出生,无法给出学术性的定义。我只能从饥饿者的角度来说说他们眼中的“美”,我想,这也应是“饥饿美学”的一个方面。
坡地里开满了野花,甚是可爱,村人却皱着眉头嫌弃,这花甚至不如野草有用,野草至少可以割来喂牛;比起劳动锻炼出的结实身材,村里的大妈觉得油腻大叔的啤酒肚才叫贵气;比起村里干净的天然井水,小孩子觉得城里那袋加了色素的糖水更诱人……很多人会去羡慕从山里飞出的凤凰生长的环境山清水秀,而那个飞出来的凤凰在没飞出来之前大多从未感受到过家乡的风景怡人,有的只是为逃离而付出的艰辛和生存的挣扎,只有当有一天远离之后,记忆里才会翻出别样的味道。
何不食肉糜与饥饿美学,不过是不同阶层对望而产生的错觉!
比这种错觉更可怕的是,弃精华而选糟粕。与帝不知民苦一般,饥饿中的人不知其好也是一种悲哀。电影《百鸟朝凤》中,对脱离贫穷的“饥饿”,对外来文化的憧憬与“饥饿”,让大部分的人都放弃了唢呐到城里谋生,一直坚守的主角从最初的人人艳羡到成为大家的笑话,受人爱戴的师傅一个人吹着唢呐直至啼血,失传的独门绝活成为历史书页上的记载,蕴含了无尽的惋惜。
被取代的不一定就是不好,我们所抛弃的不一定都是糟粕。
此文不想做任何升华,但是,愿你知花花绿绿世界的热烈精彩,也珍惜你所拥有的。饥饿可催促你前进,也可能让你迷失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