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
这是一本充满离情的书。
初读第一二部分时,只觉虚虚实实,摸不着头脑,文章里却有一股垂垂的暮气。钟书被通知去“开会”,不能由别人代劳。地点是“古驿道”,他要坐船去,一程一程慢慢走。杨绛和女儿圆圆一站一站地送,那驿道上烟雾迷蒙,似是通往另一个世界。后来,圆圆生病了,病得很重。只能妈妈一个人往返于客栈。再后来,圆圆先“回家”了。一年后,钟书也“回家”了。只留下杨绛,如一片黄叶,被风从古驿道上吹回了三里河的“客栈”。是啊,她还不能回家,她要留下来打扫战场。
这更是一本充满温情的书。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回忆了她和钟书相识相知,后来生下圆圆,三人平淡却温馨的日常生活。钟书很痴,除了读书,生活上拙手笨脚,却每天早上为家人做早餐。杨绛出生书香门第,却在留学和上海沦陷的辛苦日子里,甘愿做灶下俾。圆圆是女儿,却在爸爸外出工作时像妈妈像姐姐一样照顾杨绛。他们仨很普通,却能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外出散步是探险,吃饭是看戏,平常琐琐碎碎都能当做“石子”把玩欣赏。他们仨,却不止三个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就可变作好几个人。只要他们仨在一起,就有无穷的乐趣。
这最是一本叫人好生过的书。
杨绛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这是在她失了钟书和圆圆之后说的。但钟书怕她挂念,刻意叫她做了一个万里长梦,轻轻地陪伴着。圆圆走时,来梦里和父母告别,她鲜花般的笑容,温软亲热地唤着“娘、爸爸”。钟书说:“绛,好好里(好生过)。”
1997年圆圆“回家”,1998年钟书“回家”,杨绛先生2016年“回家”,他们仨终于在古驿道上团聚了。
本书写于2003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