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一)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一)

作者: 小于同志的读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8-15 17:50 被阅读0次

        先说观止,观止是个极尽褒义的词,看到这里就可以停了,有个熟悉的成语叫做叹为观止。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说了一句类似却更耳熟能详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这就是给你精选的最好的,不用再看其他的了。按照数码圈的起名规则,可以把《古文观止》翻译成《古代散文精选集PRO PLUS》。这本书的编者是康熙年间两位私塾先生,敢起这个名字也足见二人对该书的自信,事实也证明该书担得起观止二字。学习古代诗词文章,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便差不多了。

        这本书共收录222篇文章,以时代为经、以作者为维,先按照朝代的时间顺序划分排布,同一朝代的按作者划分排布,从先秦到明末,所以该书开头就先从《左传》中选了的34篇。《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司马迁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晚年失意,愤懑之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这笔文化巨著,春秋很短,它就像历史的备忘录,里面全是“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的时政新闻。《春秋》微言大义、言简义深,若无注释,根本看不懂,注释《春秋》的书是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由汉代重新编撰整理。虽然对很多人来说看着这些注释也看不懂,所以《古文观止》在《左传》对《春秋》做了注释的基础上再做注释,我又在《古文观止》注释的基础上写这些东西帮助理解,我写的这些肯定不严谨很粗糙,但有就比没有好,知道的有小偏差也比啥也不知道好,而且文章这种东西本就没有统一标准。《左传》虽不如《公羊传》和《谷梁传》更贴近孔子本意,但它更有历史价值,也不缺文学价值,它喜欢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钱穆先生曾在《先秦学术思想》第四讲中说"若我们真要先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我劝诸位且读一部《左传》,总是有益的。"

        《古文观止》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较为晦涩,不在这里来放了,想看着自己查,我自己翻译成小故事。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因为大儿子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所以武姜偏爱小儿子共叔段,想让小儿子为太子。但这是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所以郑武公不同意。大儿子十五岁时继位成为郑庄公,他母亲想让他分封他弟弟到制邑(三国时的虎牢关,军事要害)这个地方,庄公说这个地方太危险、不安全,其他地方任选。庄公就答应他妈分封弟弟到京邑。

    京邑这个地方是郑国的旧都,面积大且城墙比较长,庄公的臣子说这个地方作为弟弟的封地不符合规矩礼法的,以后可能会有隐患,庄公回答说这是他母亲强行要求的,他也没办法。臣子说武姜贪得无厌,建议早下手处理,以免后患。庄公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弟弟让周围的地方背叛庄公听命于自己,庄公的叔叔公子吕对庄公说,国不能有二君,让庄公除掉弟弟。庄公安抚叔叔说,弟弟会自食恶果的,先惯着他。弟弟又擅自扩大自己的封地,还攻占了更多的地盘。公子吕又建议说,现在可以出手了吧,弟弟都这么过分了。庄公说这种不义之人,就算势力扩大了,也早晚会垮台。庄公选择了继续隐忍,等待时机。弟弟修筑城墙、招兵买马,又请他母亲作内应,打算偷袭哥哥庄公。庄公知道了这个消息,认为等待二十二年地时机已到,可以堂堂正正地讨伐弟弟了,命叔叔公子吕率兵去京邑讨伐弟弟,京邑的百姓背叛弟弟、四处逃散,弟弟逃到鄢城,庄公又去鄢城讨伐他。弟弟又逃到共国。

        孔子在《春秋》中只记载说“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

        庄公把母亲安置到颖城, 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见面。但很快又后悔了,同时后悔的是如果让百姓知道自己这么恨亲生母亲,违背孝道,会失去民心。有个小官叫颖考叔,求见郑庄公,庄公赐饭。颖考叔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不吃,庄公问为何不吃,颖考叔回答说:“小人有母,我要把君王赐的好东西留着孝敬母亲”。庄公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始配合表演,说自己也想有母亲孝敬,把自己的悔意和想法告诉颖考叔。颖考叔说如果挖地道挖到了黄色的泉水,在地道中相见,就不违背誓言了。庄公在挖的隧道中见到了母亲,赋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便是成语“其乐融融”的来历,母子便恢复如初,可是母子最初便不和。庄公需要扮演孝子保持形象,母亲需要扮演慈母安享晚年。

        本文以“初”字开始,又以“初”字结尾,在严谨记述史实的前提下,宣扬了君臣礼法的大义,在语言文字上也十分考究。郑伯克段于鄢这件事也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开端,开启了数百年战乱纷争、百家争鸣的大时代。写文章追求“文以载道”,《古文观止》以此标准收录内涵和词句俱佳的文章,以此开篇,以此明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ia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