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10分钟,写不出来,把收藏的公众号翻了一遍,没有触动。也不是没有触动,有触动的写完了。
写作还是需要突破。这几天连绵的细雨,气温骤降了许多。我们可以把衣服加厚,花草树木却没有,只能适应。叶子在一夜之间变黄,缓缓落下。在变化中有了生机。
记得唐朝高丽的元晓大师曾说:纵使尽一切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花如是兴谢,情感如兴谢,因缘如是兴谢,生活中的一切过程不也是这样子,兴起与谢落吗?与其为情感的兴谢,因缘的生灭而哭泣追悔,还不如把握当下,一往无悔地生活。
有谢了花,也有新花开起;有落了的叶,也有新叶发芽。要学会等待,等待冬的枯寂,春的萌芽。
书柜的书已读完,还没有更新。也不能无书可看,没有书的日子,生活少了些色彩。会被手机吸引,每次沉迷,空虚的感受就会袭来,会主动放下。碎片化的信息填满了大脑。无法消化,无法吸收。偶尔会在聊天中提及。却不能带来成长。
拿起林清玄的《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喜欢他的文字,还有文字的宁静。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随手翻开,一段文字映入眼帘“柔弱胜刚强,宁静胜躁动,细谨胜粗野,便可创造一种持盈保泰,大直若屈的人生态度”。
让我想起了这几天读的《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书要读,文章要写。无法做到宁静,在于欲望不止,诱惑太多。欲望是人的本能,经历一个运动的过程:观看---接触---感觉---怀有形象的念想。
让我们烦躁的不在于看,感触,而是产生了形象化的念想。当看到一辆车,被科技,现代化的设计,优美的曲线触动,坐在里面感受着。如果思考到这里,就停止了,这种美的感受会持续。
如果想到拥有,每天都能开着它,形象的念想产生了。拥有并没有错。但是我们拥有了很多,拥有产生的快乐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两个周,一个月……
接着又会产生其他欲望的念想,总会有更大的诱惑出现。你不能拥有一切,但可以观看,接触,感觉。那么美无处不在。
之所以每天写,这个过程是静的,美的。已经无法回到不写的日子。当充实感和空虚感都有体验。对自己的行为就有了选择。
把写的坚持可以延伸出去,用于跑步,到现在跑了两年,2000多公里;延伸到和孩子一起读经,道德经的81章通读了一遍。让孩子感受到坚持的喜悦。把这样的习惯变成人生的日常。当放下的时候,会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终究形成性格。
在全身心的投注于每一个变化中,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喜。现在理解了林清玄的文字,也要用于行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