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漫长的告别 」书评

「漫长的告别 」书评

作者: Tiraumisu | 来源:发表于2016-09-26 13:30 被阅读0次

第一次看钱德勒的书,421页看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冗长的人物名字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让我一度打算放弃,还好最终坚持了下来,看完了这精彩的小说。

书中讲述了大概是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马洛是个侦探,有一天在俱乐部外捡了一个被一有钱女丢弃的落魄男特里,一来二去,两人结下了友谊,经常一起喝点小酒。后来那名有钱女子被人害死了,特里作为嫌疑人来寻求马洛的帮忙,请求马洛帮他逃亡。马洛这人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不仅在警察的残酷审讯中坚持不泄露特里的行踪,还在特里疑似畏罪自杀后苦苦追求真相,力图还朋友的清白。最终,案件告破,真正的犯人畏罪自杀,还了特里一个清白;但同时也揭开了特里所要隐藏的秘密。而留给马洛的除了身体上的满身伤痕,就只剩下一段苦涩的回忆和孤独。

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见的特里是胆小的、怯懦的但却优雅的银发酒鬼,他值得马洛的一切的信任和爱。

而最后才发现,为了生活,他早已经不是了那个优雅的特里了,他锦衣玉食,满身飘香,风雅得就跟要价50块的娼妇似的。

这本书除了结局,值得一提的还有钱德勒写作的风格:整本书有很大篇幅的内容是游离在故事主要情节之外的。

就像这本书的推崇者村上春树序里所写:“钱德勒是个绕道达人、细节名人。”

关于“绕道达人”,印象深刻的是马洛为了找一位作家,一天之内拜访了三位医生的桥段。其中两位医生完全和主线无关,但是钱德勒描述之详细,包括了长相、动作、说活方式、性格,画面简直栩栩如生。我当初看的时候还以为是什么重要人物,然而看到后面才发现:“噢,原来根本和你们俩没有关系啊,误会你们了。”

而“细节名人”则体现在他刻画人物上,比如书中描写一位警察:“脑袋秃得厉害,像大部分结实的中年男子那样,腰间一团滚肉。眼睛呈鱼肚灰色,大鼻子上破裂的毛细血管纵横交错.他正在喝咖啡,弄出很大的声响。粗糙厚实的手背生汗毛浓密,一撮灰毛从他耳朵里支棱出来。”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寥寥几笔,让人有种目睹优秀画家现场素描的感觉。”

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有村上春树为这本书写的2万字的序,值得一看。

相关文章

  • 「漫长的告别 」书评

    第一次看钱德勒的书,421页看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冗长的人物名字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让我一度打算放弃,还好最终坚持了...

  • 书评|《漫长的告别》

    “屋子正在向晚风倾泻宾客。人车渐息,车辆启动。再见像皮球似的弹来弹去。” 一声再见,这句话里的含义是否重要,仪式感...

  • 《漫长的告别》书评:告别不是唯一的诠释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轻轻翻开时光的阅卷,再一次静静品味钱德勒先生的《漫长的告别》。顿时,一位“硬汉派”的形象深深烙在...

  • 《漫长的告别》:告别有时,友谊有期

    (作者公众号:聿人书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俺滴文章。) 《漫长的告别》是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长篇巨著。它通过讲...

  • 漫长的告别

    文/旷悠悠 死亡总是特殊的 告别其实很漫长 突然离开的 前几天天气忽晴忽雨 郑重告别的 不该知道的就别说出口 而...

  • 漫长的告别

    我认识你太久了 久到想不起 认识你之前的时光 我无法舍弃的事情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你 闭上眼睛才发现 你的样...

  • 漫长的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 漫长的告别

    那年我十一岁。 这一回头已经隔着34年。 第一次出远门,之前最远到过的地方是北屯,离家18公里。 坐了三天的汽车,...

  • 漫长的告别

    01 我能想到最好的告别的方式,就是把你写都我的故事里,然后认真的画上句号。 现在回头来看2008年确实是个多事之...

  • 漫长的告别

    今天是切90岁诞辰。 之前在学校图书馆借过《切格瓦拉语录》抄了一些,最近又买了这本书,发现以前没注意的有意思的地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长的告别 」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jq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