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7-24 《银河补习班》观影后对教育的思考

2019-07-24 《银河补习班》观影后对教育的思考

作者: 阿飞的窝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10:24 被阅读0次

           由于个人对邓超演技的欣赏,遂去观看了《银河补习班》,导演主演均是邓超。中国人共知的社会痛点有两个:一是医疗,二是教育。这部电影扎中了中国教育的痛点,很有些观点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我的观点是:中国高考制度在世界来言,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教育制度也采取的是全民精英模式的教育,相对公平。但正因为是全民精英式,摊了大饼 ,也难出真正的大师了,这也是中国教育真正应该思考的地方。

           先谈谈那些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观点:

    一,鼓励教育

           邓超由始至终的坚持的一点,就是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天才,并不停的加以鼓励,期待儿子向天才发展。

           最近外国有个很有意思的科学试验,一个女孩连续被夸七十天后的对生活和性格的转变?结论是:发现这女孩的性格更开朗,更自信,工作生活质量都明显上升。

           在电影中邓超利用鼓励教育有力的激发了儿子的上进心,让儿子重获了自信,能全力的投入学习生活。

            鼓励好过于责骂,这是关键对话这本书强调的观点。

           我一贯的习惯就是以鼓励为主,对父亲的康复,对外甥的功课辅导,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每个人的心里有一座桥,这座桥不能跨。”邓超把这个宗旨一次又一次的向儿子贯彻,让儿子的心里也有了一座永不放弃的桥。

          “爸爸和你一样,永远不会认输!”后来,邓起把这句话写在纸条上送给儿子。这句话伴随了儿子到了太空,甚至会伴随终生。永不服输的能力,这是父亲的传承。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没法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这是邓超在受到羞辱时和儿子说的一句话,这是面对挫折的态度,教会了儿子在面对羞辱和挫折时要坚强,要战胜自我。

           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怎么做更重要,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我们想教会孩子拥有梦想,自己就要首先有梦想,并坚持为之付出努力;

          我们想教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就要对生活、工作中的难题勤于动脑;

          我们想教孩子永不服输,自己就不能对生活中的挫折轻易低头。

    三,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考试成绩不好没关系,但我要知道,你的脑子是在转,还是在睡觉。”

           “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儿子在大水中,在太空中,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都想起了这两句话,独立思考,最后成功自我拯救。

           我们在孩子提出问题时,不要着急给答案,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探索,哪怕最终说出的答案多么不切实际,至少让他体会到思考的过程。

          独立思考其实是个很难的方法,首先敢于质疑权威,其次还要深入思考,最后实践验证。

           我认为写作是一个很好的独立思考的方法,在文章的形成中注入了自己思考过后的独立观点。

    四,立志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那每天的拉弓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无志而不立,邓超带着儿子去田野,带着儿子去旅游四处见识,为的就是让儿子能找到自己的梦想,最后儿子在珠海航展看到了飞机员的海报,立下了人生的志向,努力追求,并达到了梦想。

            经常有人问我:高考完了给小孩报什么专业啊?我经常回复的是:你家小孩自己的意愿很重要。来问的人无非就是两种:一,孩子没有立志;二,父母忽视了孩子选择的权力。

          父母带给孩子的不光是知识,也不止是身传言教,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梦想,并支持孩子去追求梦想。



    五,勇于认错

          “ 这是我第一次当父亲,我也在学习做父亲。”

           “我也只是第一次当儿子,我也在学习做儿子。”

           这是电影中父和子之间的两句对话,是父子之间的认错,祈求对方的原谅。在生活,往往我们看到的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哪怕是错了,也不会向儿子认错。

           其实勇于认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交代承认错误,你尊的是他人,爱的是自己;你不认错,尊的是虚荣,爱的是错误。

           认不认错并不在事情本身,本质上,它代表了一个人对人的想法和态度。有自卑的人,他多半都不愿意道歉,更不想认错,甚至反驳狡辩,殊不知赢了口舌丢了人格;有自信的人,道歉和认错对他来说就不是跌份了,那是他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交代和负责。


           上面谈了电影中五个非常好的观点,值得让每一个父母,甚至每一个人去深思。但电影毕竟是艺术作品,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自有它的不如和夸张之处。

            一,学校对学生的学业压力没那么大。

           整部电影基调是建立在学校对学生超重压和繁重学业这个事情之上的,事实大部学校的学业压力没这么大。

            电影夸大了学习的压力,并丑化了严厉的教导主任。

          事实上在每个学生毕业后都会感谢那个对他严格的老师,正因为老师的辛勤督导,才让学生学有所成。

            二,适当的作业还是必须要完成的。

           现在的作业没有电影中所谓的那么夸张,必要的作业还是要完成的,这是对于当天所学习到知识的复习和检测

           现在我的外甥三年级,每天的作业其实半小时就能完成,那些拖三四个小时的,无非就是两个原因:家长没有督促,小孩独立能力不足,导致作业拖延;或者家长自身文化不高,遇到难题无法教导,小孩也无法顺利完成作业。

           每天的作业根本不是问题,难是难在家长的心中,只要花点功夫督促或教育孩子拥有独立精神,作业并不是像一些公众号贩卖的焦虑那样恐惧。

            三,因材施教只是个美好的名词

           电影中所展现的观点:因材施教是对的,但首先要有个高级工程师的爹,还要脾气非常好,特别有时间,或者家里有矿。

           在中国古时,都是因材施教的,大富人家请有专业的家教,棋琴诗画样样涉及,这需要大量的成本。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言,根本无力负担,就只能成为那百分之九十几的文盲。

           不因材施教,这不是攻击中国教育的痛点,正因为中国的低廉普及公平义务教育,成人文盲率降到了百分之八(绝大部分是老人)。

           义务基础教育是国家的责任,因材施教,高端教育,这是家长的责任,把责任推卸给学校和中国教育,这是不公平的。


          《银行补习班》虽然有种种不足,但只要能在某些方面引起观众的共鸣,引起观众的深思,那他就是一部好片。


           英美所实行的公立学校快乐教育的根本,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需要大量的工人,只要识字,肯干就行了。

          真正的精英阶层都是在私立学校享受真正的素质教育,昂贵的学费和门槛把普通人群挡在了门外。

           阶级固化是从教育固化开始的,英美部分有识之士,羡慕中国的公立教育,并开始对公立教育进行改革,美国有一千多所小学开始向中国公立教育学习,开始重视数学,布置作业,每月考试。

           中国教育在高中以下是领先世界公立教育的,这得利于社会主义的公平教育优势,每个学生学的都是同样的教材,绝大多数学生考试的也是同一套试卷,这保证了大部分的公平 。

            同样也要看到,一线城市教育的集中优势,富裕家庭的教育投入,也让这些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其它孩子拉开了差距。世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只能有相对的公平。

           中国的教育是建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的,代表就是信息化。需要的是大量的工程师,中国这二十年高校不断的扩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中国现在工程师的数量世界第一,科研人员的数量世界第一。

           思考:

           中国在拥有大量工程师的基础上,却鲜少大师的出现,应试教育是不是禁锢了天才的出现?中国高考制度是不是选拔不出天才?

           所幸,高校自主招生进一步的放松,也许会有利于这一情况的改变。

           民营学校的出现,会不会和英美一样,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出现教育固化呢?

           暂时还没看到这种趋势,在广东高考排名版上,前百名绝大部分都出自于公立学校,这证明好的资源还是集中在部分公立学校的,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向私立学校倾斜的现象。未来会不会出现呢?有可能。

           中美教育的差距是在于大学的教育,根源在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相对于美国的落后,中国高科技领域落后美国三十年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7-24 《银河补习班》观影后对教育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pt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