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游天下(832)合肥包公园

文游天下(832)合肥包公园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06:56 被阅读0次

        1062年,63岁的包拯病逝于北宋都城开封,第二年其魂归故里,葬在老家合肥的“包孝肃公墓园”内。4年后,家乡人民在包公读书的地方建起一座公祠,明嘉靖年间改称“包公祠”。其毁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出资2800两白银重建,规模并得以扩大。1999年,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合肥市政府在包公墓西侧修建了清风阁。2005年,为重点打造包公文化,当地有关部门将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整合为“包公园”。

        整个包公园占地34.5公顷,其中近一半为水面,园内高阁耸峙,亭廊相接,曲桥卧波,与周围繁华的现代都市形成鲜明对照,令人大有闹中取静之感。游客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包公祠,而祠中的“包公故事蜡像馆”更是引人注目。其用栩栩如生的蜡像展现了与包拯相关的历史典故,诸如铡美案、打龙袍、乌盆计、怒弹国丈、牛舌案等,集中塑造了包公忠、孝、清、廉的形象。

        然而,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大多不实。比如打龙袍,宋仁宗与生母相认时,包拯还只是个地方小官,不可能去秉持公道打皇帝的龙袍。再如妇孺皆知的铡美案,里面抛妻弃子的陈世美实为清代官员,其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可谓典型的清官,只因他得罪了小人,被编排为十恶不赦的坏蛋,再经小说家的演绎,最终成了忘恩负义的代表。

        但包拯的确两袖清风为官清廉,史载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不贪一块当地特产端砚,离任时空手而去。包公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其断案如神,典型的实例便是牛舌案。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时,有一农夫报案,称自家的耕牛被人割去了舌头,包公叫其把牛杀掉,按照当时律令,私杀耕牛违法,可牛主人只得从命。随后有人状告农夫犯法,包公当即确认此人就是行凶者。

        包拯之所以慧眼如炬,皆因他深知割牛舌之人的目的在于陷害他人,只要有机会打击牛主人他一定会现身。料事如神的包公遂为世代后人所称颂,还被传为是下凡的文曲星,将诸多神乎其神的传说故事堆叠到他身上也就顺理成章了。那包公被封神的底层逻辑何在?大概源于其是民心所向的结晶。

        包拯铁面无私、公正廉明、不畏强权、一心为民,他所有的品行都是弱民所期盼的奇迹,因此会对其顶礼膜拜,有关他的故事,无论真假人们都会深信不疑。老百姓关心的无外乎,不被欺,不受气,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清官大老爷身上,包拯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包青天”,可以为民做主,可以为民申冤。

        祠庙中的包公并不真实,但他却是平民百姓的精神寄托,承载着世人太多的期盼,期待着庭上无枉,官场不赃,家里有仓,树下可凉,尽管这些希冀缥缈如蜃楼,可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公道终会照进现实。畅游在包公园之中,游人便会跳出霾区,屏蔽喧嚣,在清水绿廊间觅得一片心安理得,寻到一方清净乐土,酣畅淋漓地享受略显虚幻的安然。

        2023.8.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游天下(832)合肥包公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sf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