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假影评。我大概是少数认为琅琊榜风起长林比第一部好看的人吧。

家母热爱看电视,我曾向她推荐琅琊榜。当时的确是火的不行,即便我是在这股热潮已经过去很久,这部剧已经播出有五六次的时候我才开始看的,但是余温依旧能让我深感震撼。剧情一环接一环,紧紧相扣,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主线副线明线暗线,推进有层次有内容又相当的合适,提到本片当然少不了提起是由胡歌饰演的梅长苏和由王凯饰演的靖王殿下,不知有多少少女吼着要入江左盟,又有多少少女成了靖王妃,自然,还有像我这样舔着CP粮的。
但是我问爸妈觉得好不好看的时候,她回复我的话让我突然觉得,这部良心剧里,的确是有着一点令人深感惋惜的地方。我妈说:“梅长苏太神了,神的有些没意思了。”是的,还没看到最后,为赤焰军伸冤这件事情变得毫无疑义,除了聂将军的出现有了一点点的起伏之外,竟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可以与苏先生较量一番,夏江像是这个局里最大的boss,但针对他的所有的一切,与其说是一番斗争,不如说是引狼入室,再行处决。

梅长苏精心准备,重返金陵,一切也如他所愿,步步为营,成全了一代贤王,平反了赤炎旧案。堂堂帝都皇城的朝局,竟在一个离开已久的旧人和一介江湖势力手里翻云覆雨。可能这就是琅琊榜的特点,但又偏偏这种毫无疑问毫无意外毫无出错,让这个局变得有些枯燥了。
我很喜欢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话,如果说琅琊榜是“文官”,那风起长林就是“武将”。

梅长苏本当之无愧是朝廷重臣,但结局最后他以林殊之名,身为将门之子战死沙场。这是前剧最后最精彩的点缀。后有长林军,再后有了长林王府和府内先帝所赐无名的牌位为长林后人所供奉。
他成了藏在大家心底的无名英雄,我想这是二里最大的彩蛋。
我沉迷在二的花式彩蛋中:祁王的遗腹子萧庭生,得武靖王收养悄无声息回复皇族身份,后作为长林后人封长林王,膝下两子萧平章和萧平旌,一个像梅长苏才沉稳内敛,一个是林殊意气风发;八岁时平旌打开了长林王府一道大门被父亲一顿教训,而这道通往已然荒废的苏宅的密道成了最后护得小皇帝周全的底牌;大统领荀飞盏已然继承了蒙家的衣钵,而蒙浅雪的简单和忠诚显然来自当年蒙大统领,她的祖叔父;长林军威名赫赫,朝野上下唯恐长林王府功高震主,当初赤焰军忠心耿耿,却因梁帝内心惶恐而最终尸骨无存,曾经的赤焰旧府和后来的长林王府,一个是封禁一个是不再开府;然而无论长林还是赤焰军,那一颗忠诚于国于陛下于万民的风骨,却是缓缓的在流传着······梅长苏神在掌控一切,长林王府神在不改初衷。我想长林军守护边疆守护国土的决心和忠心才是林殊作为将门之子也作为林殊自己的初心吧,而长林王府一心为国武臣不参政的落实才是武靖王所渴望的朝野局面。
我喜欢这种彩蛋,不禁怀念起成全的人,感谢成就他们的人。

我更喜欢风起长林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剧情跌宕,紧扣人心,一个字概括就是——“虐”。看完最后一集再返回来看第一集可以瞬间泪目,寒潭小神龙脱去了稚嫩任性,长林副帅穿着同样的盔甲最终留在了战场,长林王威严赫赫,在朝堂上留下“长林府从来没有人恋权”的坚韧和告别后,坦然离去······
这是一部少年的成长史。在父兄的庇佑下成长,最后担起又放下父兄的担子,活成了自己的样子。我想这是琅琊榜2想告诉我们的另一个道理吧。 琅琊榜2带来很多思考,这是我更爱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我爱死了萧平旌的骄傲和逞强,爱他并不那么成熟的隐忍,爱他接受了环境要求他变化,爱他最后选择了做自己。

这种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喜欢粉红色,长大一点又嫌弃粉红色觉得是幼稚的,再大一点又喜欢啦名曰少女心,再过一段时间又不喜欢了,最后粉红色又被接受了,毕竟只是一种颜色。
很多东西就是随着长大成熟,被放弃又被拾起又被放弃,循环不止,但是意义不同。只有不停去接受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放开自己紧握着的东西,如此循环,才能更新自己。这大概就是萧平旌的成长,放弃了向往的逍遥继承父兄的重担,卸下金陵的一切隐居琅琊阁,不由自主下山营救陛下,最终还是辞行告别朝堂。两者之间本就有绝对的分割线,不过是自己的心去选择了正确的事情,只是很久之后萧平旌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我更爱琅琊榜2 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男主角是刘昊然。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