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回来的书积了灰尘都没看的情况,有的时候并不是内容不好,而是密密麻麻的字令人窒息。专业书也是一样,由于内容多,不可能排得像小孩子的故事书一样排得字大图又多,否则一本书根本装不下所需的东西。
(碎碎念)如果专业书编得像图画书一样,我还真的说不定更喜欢看了哈哈哈哈。
玩笑归玩笑,如果排的密密麻麻的我们自己的文章呢?
有几个小技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给文章穿上外衣,有内在美的同时外在也美观大方:
1.回顾和修改
一个句点并不代表整个写作过程的结束。写作是一个无期限延续的事情,已出版的书可以一次又一次修订和再编,而数年之后作者也可能想要修改。大多数写作高手至少需要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写作。
我以前没有回顾和修改的习惯,经常有好友给我指出错误,直到现在也难免。在快要告别手写时代的现在,打字其实更容易出现错别字和失误。抛开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不谈,单是错别字,可能就会出现很多。
这不是吹毛求疵,一旦有这些污点,无论多么高尚的观点和没有瑕疵的论述都会因为它降低了说服力,并给人带来一种劣质的感受。
2.排版和设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简书的空行,跟word是不一样的,段间距留得非常足。我想这也是我在简书上读文章,再烂的内容也能读下去的原因之一。
其实精髓就是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空间。翻了翻我自己的书,那些我认为精致的书,大都页边空白很大,行间距也大,纸质很好,整本书有一种精致的感觉。而读起来也更轻松。
曾经买过一本劣质的《瓦尔登湖》,一页渗出的油墨从背面也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字,颜色不均的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它是《瓦尔登湖》也不能挽救我对它的厌恶。而后来好友送了我一本精致的版本,我就沉浸在它的静谧里了。
3.可读性工具
突出关键词和短句。
这个其实不用细说,我就罗列一下吧:
粗体:强调关键词
斜体:与粗体相似。但过度使用会使页面拥挤。
破折号——改变句子节奏
列举:常见于教科书的例题。对,就是这种,对于帮助理解上文内容很有用。
这些小技巧其实是为读者着想,为文章的内在美套上一层好看的皮囊而已。只能算画龙点睛,而关键还是在文风和结构上。
到这里,《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被我拆完啦!根据我的个人感受和文章阅读量,大部分人亟待解决的可能是结构上的问题。
我是叁叁,写完文章记得回去看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