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礼记》其中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字,这本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教育地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地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这个学期内心颇不宁静,看到网上各种学习,哪个都想学,但是仿佛哪个也深入不进去。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定的原因,太多繁杂的事情侵扰着初心,让我把更多的时间刚在了学生学习成绩上面了,当这一届孩子毕业的时候我是满心惭愧的,并没有领着他们去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并没有和他们创造彼此之间的心灵链接。
所有的这一些想来都是自己的错误,但是我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当我们的人生找不到方向的时候,那就停下脚步,从读书重新开始吧,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宁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当下的状态,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心态,继续坚定脚步走下去。
《学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经典,当时在整理的时候看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这才恍然大悟是出自《学记》,这真的很让人期待。
这是暑假的第一周,第一周我们一起共读学记的前三个小节。今天这三个小节中就有我们经常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常常那个用这句话来教导孩子,认为作为老师我们就要有这样的觉悟,我们才能够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去教育学生,但是我今天在反复咀嚼了这几句话之后陷入了沉思。其实这句话并不是针对学生来说的,他教育引导的范围包括所有人。但是我们总是自上而下把这句话用在学生的身上,现在想来我们这固化的思维是非常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我们所认为的教育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精华没有学习到多少,但是这师道尊严的糟粕倒是学的有模有样,我们总认为我们比学生厉害,我们就应该对他们说教,这样的思维是中国教育的糟粕。
当我们静下心来,和孩子坐在平等的位置上去考虑这句话的时候,我们难道没有深深地压迫感吗?这句话难道不是更加适合我们老师吗?我们不学习我们会懂得道理吗?
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每一届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身上有了新时代的烙印,但是我们老师如果不学习的话,我们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来教一届届不一样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抱怨一届孩子不如一届好教了,我们把责任推给了孩子,却没有反思我们的不思进取,这难道不是教育和我们自身的可悲吗?
所以自古以来最需要学习的是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而不是孩子们。孩子可以从家庭、社会、科技等方面学习,我们呢?我们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思维的变迁了吗?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必须对教育和孩子常怀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和我们的职业,我们也要有高度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和责任感,只有我们身处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格局,才能够让孩子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外面更远的世界!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在这个暑假静下心来,在阅读中找寻教育的真谛和灵魂,在阅读中找寻那个最优秀的自己,鼓起教学的勇气继续不忘教育的初心,为了造就中国新时代的少年们努力奋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