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老师说过一句话:看到自己的不足,用半辈子的时间弥补,又用半辈子的时间往上走。
这句话里有一个这样的逻辑: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承认别人确实比我了不起,但我会努力把自己变得也了不起。
道理特别朴素,但并不是都能践行。因为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自己的不足,而是别人的“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会用各种自己信服的理由来解释别人的“了不起”,比如“天生命好”“暗地里有很多勾当”,或者就是,给自己一点安慰,“他虽然有钱,但是也不一定快乐”,说的很有道理,但说这话的的多半是“没钱,但是也不快乐”。
我觉得如果能快乐,那当然是很好的,没钱的人一方面是安慰自己有钱人不一定快乐,一方面又假想自己有钱了之后就能快乐。真不知道如此矛盾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尊重财富的差异还好,那是摆在那里的,把自己的心态放客观就行了。但是越是终身学习者越是难以认清的一点是:能力的差距。
我学习了“一万小时定律”,学习了“刻意练习”,学习了各种学习的方法,我比大部分人都要厉害了,我甚至以为我也能达到那些顶级人才的水平。吴军说,要明白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有些人你是只能仰视的。
这话说起来有点泄气,但是我觉得确实是我们这类学习者容易犯的错。
那些不学习的人也会觉得别人“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这可能只是自我安慰,他们其实也知道自己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所以只好找个借口;再进一步,也许会有我这样的人,我们喜欢学习,甚至一直在学习,学习也让我们获得了一种优越感,以为自己可以无所不能了;真正厉害的是第三种,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什么,知道有些人是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超越不了的,这种深入思考之后的结论并不会让人挫败,而是让人谦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