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焦点分享第1453天(20220710周日)
1,听对方,听懂对方回应时并入当事人的关键字。2,面质当面质疑来访者所说的言行不一致、前后不一致、情感不一致、理想现实不一致的方面。焦点主张用温和的挑战,用不确定的语气澄清式自我揭露,即指出矛盾,又让来访看到自己的力量,探寻拥有、经验、方法为目的,咨询师说自己困惑的同时在赞美赋能当事人。3,自我揭露分为揭露情绪感受和暴露自己的经历。焦点不主张暴露自己的经历,但是如果被来访者要求说后,可以简单讲一些,但还要返回到当事人自身。4,焦点里没有阻抗,阻抗是另外一种合作方式,是一种提醒,提醒咨询师太快了,没把握好当下,提醒咨询师调整自己。没有阻抗的来访者,只有不懂调整的咨询师。5,成功的治疗是基于当事人自己做的决定,把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权力给予当事人。6,注重行动中体验新的思考,不主张解释,主张在行动中体验感受,听当事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是怎样解释的。7,当在咨询中遇到希望影响别人的来访者用转移焦点的方式。 第一步:比较好奇的和来访者探讨:“是什么让您感觉如果妈妈有改变,您就会有改变呢?”,通过好奇去了解背后更多的动力,了解当事人的脉络,这一点无论是对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非常的重要。
第二步:“不知道,您希望妈妈有哪些改变呢?”,在这一步里继续贴着来放着走,因为沟通的环节拐弯不能太急,就像开车一样拐弯太急容易翻车,所以接上第1步去探讨当事人所希望的妈妈的改变有哪些。
第三步:“如果妈妈有了这些改变之后,您会怎么样呢?”,用如果或者假设的问句,继续和来访者在未来的脉络里边去思考,并且开始试图回到来访者身上,因为最终只有回到来访者身上,才会让目标变得相对更可行。
第四步:“如果您那样之后,妈妈可能会怎么样呢?”,继续和来访者在未来的脉络里边去思考,并且让来访者看到,当他自己有变化之后,妈妈就会有变化。在未来的脉络里边去思考的好处是来访者可能会试着去思考,但是如果直接让来访者在现实的脉络里边去思考,来访者可能就会很生气:“凭什么让我先改变?”。
第五步:“那么您现在做点儿什么,妈妈可能会朝着您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呢?”。拉回到现实中,因为有了前几步的铺垫,所以这个时候来访者往往是能更多的去思考自己有哪些变化的,并且在这一句问话里边问的是“做点什么,会朝希望的方向发展”,而非“你有什么改变,妈妈就会有那些改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两句话的区别?前面的会感觉更简单,相对更容易实现,那么来访者也会更愿意去做尝试。
7,在咨询关系中了解当事人,包括要了解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和过程,内容指的是当事人的口语讯息或所说的平面资料。过程指当事人表达信息的方法,立场和态度也就是当事人供信息时同时所传达出的感觉或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