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真我的第二圈是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往往不请自来,时常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判断和行为。特别是当身边的人说话、做事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就会很生气。
若菱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这段时间,若菱学习了一些养生之道,就越来越看不惯丈夫志明的生活习惯了——不吃早饭,晚上又大吃大喝,还不爱运动。她越想越担心,忍不住用自己学来的养生知识去教导志明。没想到志明丝毫不领情,反而认为若菱不知从哪里听来了一套“歪门邪说”。
若菱感到又生气、又委屈,两人大吵了一架,若菱再次夺门而出。
这不就是很多夫妇间经常发生的事吗?有的男人喜欢抽烟、喝酒,妻子担心丈夫的身体健康,就会忍不住唠唠叨叨,丈夫不听劝,争吵在所难免,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久而久之,也影响了夫妻感情。
还有父母对孩子,也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什么事都听父母的,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再那么“听话”了,于是,就可能引发亲子之间的对抗。
如果你问一个妻子,或母亲,为什么要去管丈夫或子女的事,那她的回答一定是理直气壮的:“我爱他,管他就是关心他啊。”
关心所爱的人,当然没错。但是,你真的知道该怎么关心吗?
老人对若菱说,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自己的事,他人的事。
若菱可不同意“志明的事是他人的事,他要是病了,老了,倒霉的还不是我。”
你看,问题来了:
“所以你管他的事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你爱他、需要他?”老人平静地问。
若菱哑口无言。
扪心自问,我们关心伴侣和孩子,其中肯定不乏真心为他们好的成分,但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恐惧失去伴侣、恐惧造成麻烦呢?你真正的出发点是为了对方还是更多的为了自己?
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怎么能真的不管不顾呢?而且,为对方和为自己的成分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又怎么能分得清呢?
对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再好的想法当你强加给对方时,他的“小我“第一个要做的事就是反抗。你不仅白费力气,还会造成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你可以和对方分享你认为正确的、好的东西,但不要有什么“你一定要听我的,否则就怎么怎么”的想法。这样,对方就比较能够接受了。
那么,对孩子呢?我们可能更会时常担心,成天唠唠叨叨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给孩子的全是不好的负能量,而能量世界的定律我们都知道,吸引力法则还记得吧。所以,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