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节选】
低估类(相对低估)
去年,相对低估类取得了此类别设立以来的最高收益,主要得益于一笔投资,它是我们1965 年末的规模最大的投资,也是我们 1966 年末规模最大的投资。我们持有这笔投资以来, 它每年(1964、1965、1966)都遥遥领先大市。任何一年的表现都很难说,但是我们认为, 把时间拉长到三四年,这笔投资将来取得优异表现的概率非常大。正是因为看好这只股票, 而且比较有把握,1965 年 11 月,我在《基本原则》中加入了第七条,允许单笔投资最多占 我们净资产的 40%。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对这家公司各个方面的评估从未停止,与其他投资的比较从未停止,我们一直在在检验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即这只股票是所有投资里的最 佳选择。在我们的投资中,这种持续不断的评估和比较是必须的。
我当然希望能这样向各位报告(并告诉大家我对未来很看好):我们的相对低估类投资包含 10 个行业中的 15 只股票,它们都跑赢了市场。我们根本没找到这么多好机会。刚才也 说了,我们总是把新机会和已有机会做比较,如果新机会只能降低预期收益,我们不会将就。 这几年,我们很看好我们持有的这笔规模最大的投资,没找到更好的,所以我们也没什么新 的动作。早些年,好机会层出不穷,那时候实现的收益在总收益中占比较高,现在就少多了。
在相对低估类中,我们集中投资,所以必然给短期业绩带来巨大的波动,有些波动肯定是令人不快的。我向合伙人报告的周期是一年时间,其实在一年之内,我们有过较大的波动。 报告的太频繁不是好事,我们的投资着眼于长远,总盯着短期业绩容易走偏。
就我个人而言,我坚持去年的信中谈分散时所说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我愿意承受短期波动的痛苦(欢乐我都不谈),换取长期收益的最大化。但是,我不愿为了追求更高的长期 收益,去承受严重的本金永久损失风险。我想把话说清楚:既然我们选择了集中持股的投资 策略,合伙人就应当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的表现会有遥遥领先的时候(例如 1965 年和 1966 年),也会有远远落后的时候(特别是在市场大涨时),这是我们为了追求出色的长期表现而 要付出的代价。
我总是谈长远,一位合伙人对我说“要是脑袋浸在水里,五分钟都太长”。没错,所以我们在投资中对于借钱谨小慎微。1966 年,我们从银行借贷的资金远低于合伙基金平均净 值的 10%。
关于相对低估类,还有一件事。在这个类别中,我们也经历了对去年业绩有利,但对长期业绩不利的情况。1966 年,我们在这个类别中只找到了一个新的大机会。我们是从去年 三月份开始买的,但是刚投入了 160 万美元(当时这只股票一直能买到,但是买到的不多), 外界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股价被抬高了,这只股票算不上相对低估了。这只股票,我们在 1966 年平均持有了六个半月,取得了 728,141 美元的总收益。要是它的价格能一直保持低 迷,让我们持续大量买入,那该多好。
【小磊陈读·心得】
1、没有什么一劳永逸,对一项重要投资的评估不是阶段性的,而是持续的,这是做出最佳判断必要的代价。
2、巴菲特才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甚至“长期主义”的定义就应该是上文中的“愿意承受短期波动的痛苦(欢乐我都不谈),换取长期收益的最大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