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反脆弱》之——亲密关系的杀手:付出感

《反脆弱》之——亲密关系的杀手:付出感

作者: 婚恋师日暖烟轻 | 来源:发表于2022-10-03 23:07 被阅读0次

    每日共读第270天

    亲密关系不是责任关系、义务关系

    两性关系,有另一个名称,叫亲密关系。为什么叫亲密关系,而不是责任关系、付出关系、义务关系?顾名思义,维系两性关系最重要的,是亲密感。

    有亲密感,两性关系自然能维持下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只有两种结果,离婚和出轨。

    作为心理导师,我接触了大量婚姻关系案例。悲剧的现实是,很多婚姻都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只是责任关系、义务关系、亲情关系甚至利益关系。这样的关系中,只要稍有资源,不再为物质生活发愁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出轨,剩下的正在筹划离婚。

    什么叫亲密?亲密是两人之间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

    列举一个细节: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一声,开心地把苹果递过来,这就是亲密。如果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像完成一道程序那样,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并劝说老公、孩子每天吃一个苹果,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可以补充维生素。后者的过程中,就没有亲密,削一辈子苹果,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

    当我们能够在家庭中创造幸福快乐的体验时,不需要任何感恩教育,快乐的人就自然会感恩亲人朋友,甚至感恩整个宇宙。如果没有快乐,感恩教育会变成沉重的道德枷锁,把每个人锁在彼此牺牲、彼此消耗的关系中。

    是什么原因让很多婚姻都变成了“非亲密关系”?

    亲密的能力,最初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当婴儿向母亲微笑时,母亲也情不自禁地微笑,这种情感能量的呼应,就是亲密;当婴儿哭泣,母亲第一时间冲过去,安抚陪伴哭泣的婴儿,这就是亲密;当婴儿吸吮着乳汁,甜甜地在母亲怀里入睡,这就是亲密。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婴儿与母亲的亲密依恋得不到满足,不得不过早学会自我安抚,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联孤岛”。所谓的“宅男”,就是这么产生的。

    失联的孤岛,因为过早失去了亲密依恋体验,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发展出各种策略,心理学上叫作“防御机制”,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这些策略,并不一定能被清晰地意识化,很可能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

    男人最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的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

    .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我若可爱、性感、漂亮,就不会被抛弃。”“我学识若高,有涵养,隐忍克制,就不会被抛弃。”“我若足够弱小,楚楚可怜,依赖对方,对方就会可怜我照顾我,不会抛弃我。”

    这些策略,都是在童年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比如,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作为女儿,尤其是中间的女儿,是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最少,最无足轻重,甚至是被父母厌恶的人。若想生存下来,通常她要勤俭节约,辛苦干活,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才能得到一点立足之地。童年的生存策略,烙印在潜意识里,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我必须辛苦付出,才能获得亲密关系。

    为什么越付出,亲密关系危机越大

    带着童年的烙印走进亲密关系,女人常常有这样的困境:越是感觉到婚姻中有危机,就会越付出。然而,付出越多,婚姻的危机越大。

    比如辛苦供养丈夫读博,最后却被丈夫背叛,并起诉离婚的温州林女士,在法庭上,丈夫哭诉了很多婚姻当中的痛苦感受,比如在生活细节上感觉被妻子全家瞧不起,这些痛苦感受都被写进信里,林女士看了却跟没看过一样置若罔闻,为什么呢?林女士的回答是:“我平时忙着照顾家庭,没更多精力,看了也就忘记了。”

    林女士的潜意识信念是:“我只要不断辛苦付出照顾家庭,我就能维持这个婚姻。”这个信念像魔咒一样,控制了林女士的生命,让她看不见真实的婚姻关系,看不见真实的老公。真实的老公从未嫌弃林女士付出的不够多,他急需情感交流,沟通婚姻中的感受。然而被潜意识魔咒控制的人,听不见对方,也看不见对方的真实需要。

    真实的情感需要,没有被看到,无法流动,情感的河流日渐干涸,出轨或者离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人的内心深处渴望亲密,就像鱼儿渴望水一样,若在婚姻中总是得不到,最终只能外求。

    不幸童年造就潜意识魔咒,让很多女人相信,我付出得多,如果对方想离开我,他就会很内疚,于是就不会离开我。而事实是,内疚感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所以古有剔骨还肉一说,现有很多男人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开这段婚姻。

    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这个关系越趋近死亡。

    若一个人自我牺牲,累积道德资本到达“道德圣人”的极端程度,通常肢体和面部表情僵硬,怨气冲天。付出感必然伴随怨气,付出越多,怨气越重。可以想象,这样的道德圣人,必然最终成为孤家寡人,因为没有人愿意接近怨气重的人。

    没有爱的付出,只能损自己耗别人

    如果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含义是“我”不爱这个关系。

    想象一下,女人遇见商场打折,血拼一天,腰酸腿痛,哪怕大多是买给家人的东西,这个女人也不会抱怨:“我今天为了这个家付出,非常辛苦。”

    大家都知道,有些女人爱逛街,再辛苦,精神上也愉悦,因为在喜爱做的事情上,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是快乐的。

    同样,当我真心爱对方时,花三个小时为对方准备晚餐,心里甜蜜蜜;熨烫他的衣服,也是一种享受。当然,每时每刻享受当下,这个不可能,偶尔发发脾气、抱怨几句也在所难免。但整体上,当我心中有爱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对方牺牲和付出,因为这是我自己真心想要的生命体验。

    如果我体验不到爱的流动,为这个关系做一点事情,都是在损耗自己的能量。所以,我会期望对方感恩自己的付出,不要离开我,因为我已经为了你,损耗自己很多了。

    如果你经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那么仔细觉察一下,你的潜意识被什么魔咒控制?不幸的童年写给我们的“魔咒”是可以解除的,这需要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不断觉知。

    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提醒自己,醒一醒:我真正想要创造什么样的生命体验?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

    比如做饭时,若发现自己在抱怨满屋油烟很呛,可以回到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就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

    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里,还是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当我们能够从潜意识的魔咒中醒来,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成年人,为自己创造内心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自然能够建立起亲密流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是潜意识魔咒里那个害怕随时被抛弃的孩子。

    成年人之间,不存在抛弃与被抛弃,只存在合适与不合适。当我成为心理上的成年人,没有人可以抛弃我,我无需讨好对方,只是尽情为自己去创造丰盛、亲密、流动的人生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脆弱》之——亲密关系的杀手:付出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fy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