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废物回收的益处

废物回收的益处

作者: kk的可口心 | 来源:发表于2019-11-14 19:45 被阅读0次

    ——兔子的节约行为

    专门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其牙齿和胃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演化,因为植物的根、茎、叶比起动物的肉来,是较不容易咀嚼和消化的。兔子除了有两颗大门牙外,臼齿和胃都没有什么特别,但它们却以另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兔子吃下一大堆叶子时,经牙齿咀嚼后,送进胃中由消化液和肠道细菌来处理,初步吸收养分后,残余物就变成一个个小圆球般的粪便排出体外,但这样丢掉太可惜了,兔子往往会将它们又吞进去,让它们在胃里重新被消化吸收。这比它们冒着生命危险再外出摄食,可能获益更多。

    启示:废物的回收与利用,不仅可节约能源,而且还能“减少危险”。

    16、实习课程

    ——水獭、老虎等肉食动物的捕食演练

    打猎是肉食动物在独立之前的最后必修课程,这一堂课通常是由母亲教导的。母水獭在抓到鱼或青蛙时,会以此作为见习材料,叫来子女,将猎物松口,让孩子们再去追捕这些死里逃生的鱼或青蛙;小水獭们兴奋地追逐,开始时显得有点笨拙,但一回生两回熟,慢慢就学会抓鱼捕蛙的技巧。猫科动物也有这种课程,小虎在一岁左右即跟着母亲出猎,母虎会将一头小牛或小鹿击倒,让小虎上阵,对猎物的脖子施以致命的一击;而母猫则将被它折腾得半死的老鼠带回窝,让小猫们猎杀。母虎和母猫通常只在一旁观看,只有当猎物看似要逃离时才会出手帮忙。

    启示:对生手而言,实习乃是必要的磨练;但对被实习者而言,却无疑是恶意的捉弄。

    17、纸尿布的发明动机

    ——从雏鸟排泄处理引发的灵感

    多数动物都是随地大小便的,这对能四处走动的成年者较不成问题,但无行动能力的幼雏,若将大小便都解在窝巢内,就会构成严重的卫生问题,特别是窝巢小、雏鸟不只一只、而且大小便又“合流”的鸟类。但自然也给它们一种巧妙的安排,很多鸣鸟的幼雏,它们的小便不仅浓缩(水分少),而且在与大便一齐排出时,会被包在一个膜状的小囊里,像个纸尿裤或垃圾袋,好方便这种鸟将它们捡丢到巢外。有一种燕子更妙,雏燕先是张大嘴巴对着亲鸟求食,在饱食之后不久,即又翘着屁股对着亲鸟,让亲鸟将它们突出于泄殖腔外的“废物袋”衔出,抛到巢外。

    启示:人类没有天生的纸尿布,所以就自己发明一个。发明乃是由于“不足”。

    18、快速的影像

    ——鹰的眼睛

    鸟类在空中飞行,除了要有相当完善的飞航设备外,还要有特别敏锐的视觉,以利于在高速飞行时,发现地面上的猎物,并正确估算着陆扑杀的距离。就拿鹰来说,其视力的敏锐度约为人眼的8倍,可以从数百尺的高空看到地面上的老鼠,其周边视野也远胜于人眼。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视觉暂留的时间非常短,人眼视觉暂留的时间约为1/24秒,而鹰眼则为1200秒,因此,一秒钟放映24张照片的电影,被人眼看成连续的动作,但若给老鹰看,就变成呆滞、沉闷的幻灯片了。视觉暂留短,才可使它们在快速飞行时,看清地面上移动的猎物。

    启示:生活步调快速的现代人,每件事情在他们心中“暂留”的时间也比较“短”。

    19、聪明的杂食者

    ——乌鸦食物

    一般说来,只以一种东西为食物的动物,适应力经常较差。不少濒临绝种的动物就有这种倾向,譬如熊猫,它们只吃竹叶。杂食性的动物不仅适应力较好,而且常是较“聪明”的。在鸟类中,乌鸦几乎什么东西都吃,谷类、水果、昆虫、鸟蛋、老鼠、腐肉都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它们甚至还吃贝壳类动物,用喙夹着贝壳,猛力摔向岩石,击破硬壳,然后吃里面的肉。很多民族都讨厌乌鸦,但它们还是生活得很好,这表示它们在不利的生活环境中,仍有极佳的适应能力。事实上,人类社会有很多关于乌鸦“智慧”的传说。

    启示:人类也是杂食性动物,食物的多样化反映的不只是胃肠的适应力,还有头脑的弹性。

    20、果断放弃,才能活得更好

    ——能舍人之难舍的海参

    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圆筒形的身体像一条香肠,身体一端的开口是口,另一端的开口是肛门,中间是一些可起消化及呼吸作用的小管。海参自卫的方法非常特别,当它被人类捉住时,会把体内又粘又湿的小管、还有杂七杂八的东西从肛门排出来,缠到人的手指上,当你还来不及“脱手”时,它就乘机溜走了。碰到虾蟹前来招惹或大敌压境时,它也同样“弃甲卸兵”而逃——排出粘稠成团的内脏器官,让人“惨不忍睹”,而它却“无脏一身轻”地从容离去。只要经过几个礼拜,海参就可以重新再长出一套新的内脏器官来。

    启示:海参“能舍”人之“难舍”是因为它能够从中得到人之“难得”!

    21、最后的晚餐

    ——袋鼠牙齿

    袋鼠虽名为鼠,但并不像啮齿类动物,有终生不断成长的锐利门牙。它们像其他草食动物,以臼齿来咀嚼野草。野草对臼齿的损害性很大,所以很多草食性动物在臼齿脱落后,都可以马上再生。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齿无法再生,所以虽然它们左右各有四对臼齿,但平常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对,等第一对耗损而自动脱落后,第二对再向前移,取代第一对。平均一对臼齿约可使用五六年,到了15到20岁之间,它们只剩下最后一对的臼齿,除非不吃东西,否则势必耗损。而当这一对臼齿磨尽脱落时,则“食禄已尽”,即使无病无痛,也会死于饥饿。

    启示:人类可用的资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损后才想到要节约,已后悔莫及。

    22、无壳乃大

    ——退壳大乌贼

    乌贼跟海螺、海麒麟等同属于软体动物。海麒麟因摆脱了外壳,而成了海里最美丽的动物,乌贼则因摆脱了外壳,而成为最大型、也最聪明的软体动物。乌贼体内平滑的海螵蛸,就是其退化的外壳,在没有外壳的限制下,乌贼可以长得很大。1933年,新西兰海面曾出现长21米,眼睛直径达4米的大乌贼,跟传说中的“大海怪”非常相像。事实上,动物学家认为,以触手将船只缠绕起来的“大海怪”,并非子虚乌有,它很可能就是大乌贼,只是因为它们的视觉敏锐,动作又快,很少被人类发现而已。

    启示:有壳保护的生物,一定“大不了”;要做“大哥”,一定得“脱壳而出”。人也如此!

    23、互为消长

    ——野兔与狐狸的关系

    加拿大野生动物局的官员发现某个地区的野兔突然锐减,科学家们于是费心去研究这些野兔是否得了什么传染病,结果找不到答案。几年以后,野兔又忽然增多了,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再度减少;野兔数量的增减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这时,有另一位官员发现同一地区的狐狸,其数量也莫名其妙地增减循环,当然也找不到原因。

    最后,有人将这两份报告合而观之,才找到答案。原来野兔是狐狸的猎物,当野兔量多时,狐狸因食物充裕,也跟着增加。但狐狸增加到某个程度后,野兔就被吃得越来越少,在食物缺乏下,狐狸的量也跟着减少,结果野兔又获得喘息与繁殖的机会,于是再度增加。

    启示:一个事件的真正原因,经常并非内在的,而是来自为我们所忽视的外部因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废物回收的益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gp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