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手机收集的内容 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阅读呢?
难道你不看公众号、不读电子书、不看文章吗?
当然,也看,但这也是我想跟大家说的:
阅读时,能用电脑就用电脑,尽量别用手机。
为什么呢?
除去前面说的,电脑操作更方便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电脑屏幕更大,能够比手机容纳更多的信息量。
不要觉得这一点不重要,实际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更多的信息量,能够更好地让我们了解一段信息跟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脉络,
从而更好地理解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反过来,用手机阅读的话,
由于屏幕小,我们在同一时间内能够读到的内容,
局限在一段非常短小的信息里(可能只有两三百字)。
那么,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被局限在这么一片小小的空间里面,从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排除掉其他因素,你可以这么理解:
用电脑阅读,读完之后,你会更容易记住整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用手机阅读,你更容易记住的,可能是其中的一两句“金句”。
除非你习惯上下滑动屏幕,不断回看上下文。
但一来这样很麻烦;
二来,我想恐怕没有太多人,有这样的习惯吧?
再者,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呢?
是一种被动接受吗?不是的。
有效的阅读,一定是一种主动的加工。
你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主动地去筛选信息、理解信息、组织信息,
最终把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里面,
这才是有效的阅读,而不是停留在“接收"和"摘录"。
所以,我一直反对一种做法,就是简单的划线高亮,或是文字摘录。
如果你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只是停留在:
“这个观点很不错。我要选中它,分享,把它保存起来”。
那你的阅读,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你只是在囤积,并没有真正地把它吸收、内化,成为你的养分。
它只是一段被你收集起来的信息,并没有真正成为你的知识。
有效的阅读是什么呢?
一定是加入自己的思考,去有意识地进行加工。
比如: 这个观点的逻辑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这段信息表达了什么?
我能否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述出来?
这个知识点能够跟我已知的哪些知识点联系起来?
把它们串连起来,我能够得到什么新的想法?
诸如此类。
退一万步,哪怕你只是简单地把一段信息逐字打一遍,也好过简单的”复制 - 粘贴“。
因为前者好歹还过了一下脑子,后者是完全不过脑子。
所以,我一直说:作者讲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你动脑思考了什么、动手做了什么,才是阅读能够给你的最大收获。
但这些操作,在手机上,是几乎没办法做到的。
最关键的并不是操作和手感的差异,而是长期以来建立和培养的习惯,
让我们变得更不愿意主动、更不愿意动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