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北大校长的“质疑”风波——别犯曲解语义的错误

北大校长的“质疑”风波——别犯曲解语义的错误

作者: 琉碎_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21:14 被阅读0次

    文丨阿风_wind

    01

            十多天前,北大校长林建华因读错“鸿鹄”在BBS上向北大学生道歉。在道歉信中,他解释了念错读音的缘由,并且真诚地承认了错误。但道歉信的发布,却在网上引来一轮“轩然大波”。在致歉信的末尾,林校长说道: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笔者原本不是很关注这件事,要说真的是陈谷子烂芝麻的小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是一字多音就已经足以让人产生放弃学习中文的冲动。倘若没经过高考语文老师的读音训练和纠错,笔者要犯的读音错误绝对呈现几何级增长而且还得按年龄大小再平方。即便读错了,旁人懂得多的,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你,知道了也就完事儿了,以后自己注意点别再犯就成。明明在自己身边时有发生的现象,大家都还挺宽容,挥挥手一笑置之,颇有江湖中人的飒爽豪气。怎么一到了人家北大校长的身上,顿时变得如此斤斤计较,简直拿出了菜市场半毛钱买菜还理直气壮要菜农倒贴几根葱的气势,让人失笑。

            重点在于对林校长信后那段关于“质疑”的看法。笔者没想到竟然真会有人认为林校长是在否定质疑的作用,认为质疑阻碍价值创造。如果作为读者的你确实是这样想的,那么只能说你还没有真正读懂这封信,没有领会林校长话里的意思。

    02

            首先,无论你是持赞成还是反驳意见,都必须先明确林建华校长致歉信的事情原由和客观环境,才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致歉的起因很简单,无非是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中将“鸿鹄”的“鹄”错读为“浩”。前文笔者也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读错字音其实人皆有之,根本没有必要揪住不放。而北大校长因读错字写致歉信本身就是非常荒唐的事,做到这份上只能说林校长是个对自我要求严格、以身作则且十分负责的学者,具有大家风范。

            再者是客观环境,在信中林校长道歉的另一个原因也有提及:让他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原本无关紧要的错误被刻意放大,引发群体畸形的关注,导致这个错误滚雪球一般愈演愈烈,给北大的形象和风气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被利用成为攻击北大的暗箭。这种可笑的关注,使得林校长作为个人,对自己犯错感到内疚;作为学者,对社会错误方向上的严苛要求感到失望;作为校长,不得不站出来以公开道歉的方式来阻止恶意的蔓延。

            因此要讨论林校长之后所有关于“质疑”的观点,都必须以这种扭曲的关注所造成的局面为前提来分析。

    03

            林建华校长是就社会错误关注的现象,才会提出所谓的“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这并不是在批评质疑、否定质疑,认为质疑只能带来消极作用无法创造价值。林校长的本意是:本质上无中生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焦虑和质疑是没有价值的。能创造价值的质疑,前提应该是这种质疑要具有建设性和开创性,能够给旧体系注入活力甚至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来弥补缺漏。这种质疑才是社会要提倡的质疑。而不是单纯地揪住某一个原本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进行疯狂的争论和批斗,讽刺的是批判的最终结果却对任何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白白浪费时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焦虑和质疑,这才是林校长在信中所指的无法创造新价值的对象,才要予以抵制。

            因此,把林校长所指的无法创造价值的“质疑”概括性地认为是一般语境中使用的具有积极意味的“质疑”,实是犯了曲解语义的错误。也无怪乎某些人一惊一乍直嚷“北大校长思想倒退抵制质疑”并借此大做文章,真是呜呼哀哉!可悲可痛!

    04

            林建华校长错读“鸿鹄”二字而被群起而攻之,并非完全由于读音错误本身,更多的是“北大校长”这个身份带来的责任和压力。北大学生乃至普通人,本身就带有可笑的逻辑错误,在心里潜移默化了一种“北大校长作为名校校长,就不应该读错字”的错误观念,反而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对身份认同产生的刻板印象和庸俗偏见

            在普通生活中理所应当被包容的错误却被人为放大,被怀有恶意的人利用起来作为怀疑、嘲讽、质疑、攻击本人学识水平的工具,妄想从讥讽嘲笑中获取地位提升的优越性和自我能力被承认的快感,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怪林建华校长会在致歉信中发出“(消极的)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的感慨了。

            每个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质疑和矛盾也不例外。只有正确积极的质疑和争论才能推动一个学科乃至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有提出建设性观点解决问题的质疑争论才能够为人所接受。我们常说“以理服人”就是这个道理。毫无缘由地攻击指责,只给出结论却缺乏有力的证明只能反映行为人的愚蠢无知,是博求关注的虚荣心作怪

            良性质疑能够指出彼此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补救和完善,减少错误并促进发展;对于空口无凭的纸上谈兵和高谈论阔,不应该过度关注甚至大肆渲染,否则小至个人,大至社会,都将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恶劣影响,反而打压了建设意义的质疑和争论的风气,不利于进步。结论人人都有,但合理的证明才是体现一个人的智慧所在

    05

            对这十几天来北大的“质疑”风波,笔者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个人应当具备一定水平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判断力,最重要的是合情的包容。不要让嫉妒和无知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为了质疑而质疑,容易把自己推入思维固化和见识短浅的深渊。

            人生就是,易于质疑,难于理解,苦于承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大校长的“质疑”风波——别犯曲解语义的错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j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