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后,一年的日子就被分成了两部分,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待在家里,而剩下四分之三的日子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对于早已在社会打拼的人来说,可能待在家里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两年,我渐渐地察觉到自己对家人的依恋更深切,这种依恋不是体现在想家时抑制不住的泪水,而是每一个察觉到他们渐渐老去的细节中。
大街上步履维艰的老人,头发有些秃顶的男老师,要把东西拿远一点才能看清的四十多岁宿管阿姨,每每这种时刻,我都会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我自责自己是个粗心的人,总是在观望别人的生活时,才察觉到自己家人的变化。现在的我,很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没有那么多波澜起伏的故事可言,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最近读到是枝裕和的一本书《步履不停》,这是一部关于家庭,生活和回忆的书,以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身为自由画家的主人良多当年带着新婚的妻子与妻子之子淳史,一同回到乡下家里去祭拜亡兄的故事,交叠着写作之时父母均已逝去的点滴感触。这本书是已于2008年上映电影《步履不停》的同名著作,故事源于导演是枝裕和的家庭记忆和个人经历,这部作品对导演本人而言意义深厚,同时也赢得了中国影迷的高度评价。而今年出版的这本小说,以清浅,简单的文字,引领读者进入“我”的家庭,一个比电影更大,更复杂的世界,真诚地记录了家庭的微小秘密和“我”的内心自白。
这本书不同于一般小说,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不过是在大哥忌日这一天,良多携妻儿回到父母的家,在吃饭,交谈,散步等生活细节中,展露出一家人之间的微妙感情。而记录这一天的同时,作者补充交代过去发生的事,以及作者回忆这一天时的心境。正因如此,我认为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真实的生活没有故事而言,它是平淡的,不着痕迹的。生活,只是缓缓地流过了每个人,并诠释了它本身。作者的叙述口吻,也正如他记录的生活一样真实自然,没有提纲挈领的总结,也没有具象完整的故事结构,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浑然的叙事美感,不言而喻,不证自明,任由它流向何处,只有心发出小小的拍岸碎浪声。
“因为正是在这一天,我第一次感觉到父母不可能永远都像以前一样。这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华老去,我却什么都没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远远看着同样不知所措的父母。”
一年只回一次家的良多,在大哥忌日这一天里感知到了父母的衰老。浴室里加固的扶手,是在父亲洗澡摔跤后安装的;和父亲一同散步,察觉到父亲下台阶时缓慢费力,气喘吁吁;母亲越发唠叨,一遍一遍重复着“牙痛要记着去看牙医啊”;在房间里发现自己儿时的玩具木马,从姐夫口里得知这是母亲要求从仓库里搬上来的。这些生活细节都提醒着良多:双亲正渐渐老去。
我想,当读者看到这里时应该会忍不住地提醒良多“要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啊”。那么良多是怎么做的呢?他什么都没做,没有热泪盈眶地拥抱父母,也没有说出那些从未说出口的话,他只是“不知所措地远远看着同样不知所措的父母”。
良多和父母之间是有隔阂的,作为次子,从小不如大哥那般优秀,自然不受父母宠爱。长大后,不愿继承父业成为医生,而是离家学习画画。这些心底的隔阂,是孩童一样的委屈,这种委屈是“父母渐渐老去”的事实也无法安慰的,也不是“要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啊”这句善意的提醒可以消解的。所以听到父亲高高在上的言论时,他依旧会反驳;面对母亲突然的亲近,他依旧会不知所措地躲闪。
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开始批评良多对父母的态度。可是大家细想一下,真实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每次回家之前都会告诫自己“要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日子”,可是回家几天之后,你还是回到老样子,依旧还是个孩子。当父亲强制干涉生活时,你依旧会毫不犹豫地反驳,即便你发火时看到了父亲日渐稀少的头发。当母亲误解你时,你依旧会委屈地哭喊,即便你意识到母亲吵架的气势早不如当年。所以没有所谓的指责和抱怨,这就是真实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和家人生活时真实的样子。
常常在想“珍惜”一词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有时是高于人性的克制和理智,更多时候只是马后炮的自我警醒。若是当时的情谊没有被感情压制住,谁又会不珍惜呢?而若是一时的误解和隔阂险胜,又岂是一句“珍惜”可以化解的呢?我们都是人,面对家人时,更是完全的暴露自我。很多事情,人不亲自经历,就无法懂得,这是没办法的事。
正如《步履不停》一书中所写:“在这段不断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说我还得到过什么,应该就是: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么一种近似于认命的教训吧。我从这里面学到的教训是:人生总会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无法挽回的过错。”我想,这正是这本书评价极高的原因,它不是高高在上宣告生活这一记巴掌的残酷,也不是以过来人的口吻劝导你要珍惜,它只是展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人生匆匆,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书籍《步履不停》的最后,良多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再也不是某个人的儿子了,但拥有了自己的女儿。最后一个场景,良多带着妻子儿女来到陵园,祭拜离世的父母和大哥。正巧看到一只黄蝴蝶,他便为女儿讲起了黄蝴蝶的故事,正如那年母亲讲给他听一样。如此看来,种种事情也许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换了对象,但还是会不断地重复下去。
这并不会缓解良多失去双亲的遗憾,也并不是快乐或悲伤这种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为它是如此难以理解,所以我觉得它说不定与人生这东西十分相近”,生活的滋味是难以捉摸的,哪怕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也要我们自己经历之后才会懂得啊。
文:亦遥
网友评论